“自1990年啟動實施山西希望工程以來,累計籌資2.88億余元,立項援建希望小學545所。”17日,在山西實施希望工程3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山西青基會”)秘書長馬春波說,未來,將把重點從過去的“有學上”轉向“上好學”,讓貧困的孩子健康快樂地上學。
1989年,由共青團組織發起實施了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條件、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為目的的社會公益事業“希望工程”。山西青基會(由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聯合會、山西省學生聯合會、山西省少工委創辦,在山西省民政廳注冊)于1990年啟動實施山西希望工程。
在當日的發布會上,馬春波對30年來的成果進行總結。1990年至今,山西希望工程資助家庭貧困大中小學生11.6萬余人;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自2006年以來,累計籌資7900余萬元,資助大學貧困新生18400人。
“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的重視和對希望小學的援建,上學的問題基本解決,下一步,我們會更關注怎樣讓孩子們‘上好學’。”馬春波介紹,山西援建了希望工程快樂音樂教室38個,快樂體育園地75個,電腦教室20個,快樂美術教室35個,圖書室51個,智能教室13個,廚房27個。
2019年起,山西青基會創新開展“臻心計劃”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建設“臻心計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3所,培訓希望小學(鄉村小學)心理輔導員180人;開展“微心愿·大夢想”公益活動,已為山西881名家庭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發放微心愿禮物。
“我們一開始征集‘微心愿’時,孩子們要的最多的就是作業本、衣服、鞋子,特別想在滿足這些愿望的基礎上,讓他們有更多的夢想。”馬春波說,所以“智志”雙扶很重要,2019年,山西青基會發起“紅領巾希望之旅”,通過研學旅行,組織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兒童走出鄉村,走進科技館、博物館等參觀交流,開拓眼界、增長知識。
在即將實施的山西實施希望工程30周年系列活動中,山西青基會將對30年來的典型人物事跡、希望小學等進行展示,感謝各界對希望工程的支持,并邀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共同為山西希望工程今后的發展給予建議和指導。
此外,還將發動各級團組織、社會力量廣泛尋找最美公益人(集體),感謝彰顯大愛、樂于奉獻的集體和個人。 范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