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承載中華文化、解讀中華文明的閃亮密碼,漢語是喚醒民族奮強、凝聚民族力量的母語。漢字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漢語的抑揚頓挫、音韻之美,無不記錄著浩瀚文化的點滴歲月,印刻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過往,架構起了人類通向璀璨文明的不朽橋梁。
漢字之美,美在外形。細觀之,無論左右結構,上下結構,還是象形字、會意字,都是一個方框,極像一塊積木,如果字體歪斜,結構失衡,則有失雅觀。漢字之美,美在詞義。深思之,有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等,選擇何項,關鍵看閱讀儲量,
存量足,則釋義準。漢字之美,美在字音。悅讀之,聲韻之美,聲音之美同時兼備,缺一不可,否則聲音不準,效果不佳。字形、字義和字音,就是漢字的連體兄妹,在五千年的中華文化長河中相依為命,相映生輝。這些都薈萃成為浩瀚國學深海的生命基因,都積淀成為華夏文化河床的閃亮密碼。
基因因重組而使生命之花更加絢爛,密碼因賦新而讓國學精華更加深邃。細品之,寫字,是指尖的太極舞蹈,字形則是一個個太極圖譜,個個如秘籍,塊塊如珍寶,端莊俊秀,曼妙無比。寫作,是漢字積木的壘砌,或圓或方,或長或短,只要擺得好,用得妙,則會韻味十足,飄香繞梁,在人的心頭揮之不去。演講,是積木壘砌的聲響,是漢字字音在時空中的歡快流淌,是漢字字義與自己心靈的激情碰撞,時而如驚雷,劈開天宇;時而如洪流,漫過洪荒;時而如玉落,擲地柔軟;時而如倦鳥,歸林輕輕。這就是破譯密碼的魅力,這就是運用密碼的潛力。有了這把金鑰匙,我們一定會走進文學大門,躍入文化殿堂,書寫文化樂章。
漢字因脫俗而秀美,文化因自信而美麗。漢字的美看似小而單純,但卻是文化構成的重要生命基因。讓我們尊重漢字,與書法結緣、與寫作同行、與演講同樂,引領身邊人愛上中國文化,融于中國文化,為開創新時代多元融合的文化新格局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鏗鏘前行。 陳旺生
(作者系涉縣教體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