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寧出發,車行5個多小時,經過剛剛因為泥石流導致的幾個滑坡路段,一路崎嶇,便來到了黃文秀生前工作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
在百坭村,處處都有黃文秀的印跡。工作人員去向牌處,黃文秀的在崗情況顯示為“請假”;村委辦公樓內,仍保留著黃文秀生前辦公、生活及學習時的模樣;2019年年底,一條長22公里、寬4.5米的水泥路正式通車,被命名為“文秀產業路”……
不僅在百坭村,在整個樂業縣、百色市,處處可見學習傳承“文秀精神”的標語,“文秀精神”成為激勵當地干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力量。
“文秀幼兒園”要開工了
“文秀書記雖然沒有見到通車的這一天,但修路的項目是她申請來的,修好產業路,帶動產業發展是她的遺愿。”黃文秀的接棒人、百坭村現任駐村第一書記楊杰興告訴記者。
明年村委辦公樓旁的空地上,黃文秀的另一遺愿也將成為現實。楊杰興介紹,給村里的孩子們辦一所公辦園也是黃文秀未竟的愿望。
2018年3月,黃文秀剛來百坭村不久,發現村里沒有幼兒園,孩子們不得不去隔壁村的民辦園或縣城的幼兒園,路途遠、費用高,質量也得不到充分保障,于是她提出辦一所幼兒園,解決孩子們入園難、入園遠的問題。
“文秀幼兒園下周就要進場施工了。按縣里的最新計劃,今年年底竣工,明年春天開始招生。”楊杰興指著正待平整的土地說。
據了解,文秀幼兒園計劃大、中、小各招收兩個班,共計180名幼兒,將惠及周邊4個村的適齡兒童。
“不少鄉親跟我說,一旦文秀幼兒園建成,他們就把在縣城和別的村上幼兒園的孩子接回來讀書。”楊杰興說。
“我認為文秀做這個規劃不僅是為了解決孩子們的入園問題,也是從百坭村的整體發展考慮,通過就近入園解放勞動力,從而促進百坭村產業發展。”在楊杰興看來,黃文秀關注教育,是因為她認識到了教育對脫貧攻堅的作用。
既是縮影,也是引領
文秀幼兒園的開工建設,是樂業縣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
樂業縣教育局學前教育負責人吳海燕說,2011年,樂業縣還只有1所建于1962年的公辦園和幾所民辦園,群眾入園難問題突出。從2013年開始,樂業縣大力建設幼兒園,現在公辦園的數量是14所,覆蓋了全部鄉鎮,兩個人口較多的村也擁有了公辦園。今年8月,位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附近的同樂鎮上崗深圳幼兒園正式開學,157名幼兒中有104名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
“質量更有保障,經濟負擔輕了,還可以安心去工作。”吳海燕告訴記者,公辦園的建設,解決了適齡兒童入園難、入園遠等問題,對于減輕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解除后顧之憂也有積極作用。“上崗深圳幼兒園一個學期只要750元保教費,并提供日托、周托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能獲得保教費減免。”
下一步,樂業縣學前教育發展的目標是實現“縣城幼兒園增加,大村獨立辦園,小村聯合辦園”的目標。吳海燕表示:“希望上級部門能夠在用地、資金、教師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目標。”
“文秀生前想辦一所幼兒園,讓孩子們就近入園。傳承‘文秀精神’,既是幫她完成心愿,也是我們在全縣范圍內繼續發展學前教育的一個引領。”吳海燕說。
學校美了,資源多了
“花對樹、鳥對蟲、山清對水秀,柳綠對桃紅……”樂業縣同樂鎮中心小學一年級學生正在嶄新、明亮的教室里朗誦課文。
去年9月1日,這所占地68畝、投資1.31億元的學校正式投入使用。“學校目前共有在校生2148人,解決了周邊適齡兒童入學的學位問題和之前存在的‘大班額’問題,也解決了兩個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孩子們的入學問題。”同樂鎮中心小學校長田仲介紹。
在深圳市鹽田區援助下,學校建有科學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閱覽室等26間功能室。男女足球隊、男女籃球隊、鼓號隊、科技小組、故事小組、書法小組等,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去處。
11歲的陳麗娜給記者表演了一段舞蹈《舊夢一場》,她的夢想是當一名超級模特。以前在村小讀書,沒有舞蹈課,也沒有體育課。來到這里,她第一次見到了足球,“在體育器材室,足球、籃球、乒乓球擺滿了架子”。
樂業縣教育局局長楊秀立介紹,為做好教育精準脫貧,樂業縣立足實際,著眼長遠,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億多元,加大校舍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設美麗校園。
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樂業縣還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下功夫,不僅出臺一系列政策,建立了鄉村教師激勵機制,而且利用粵桂扶貧平臺,將教師送到深圳培訓,并向深圳來的支教教師學習,在交流互訪中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楊秀立反復強調“精準”兩個字,是樂業縣教育發展最大的特點,也是“小縣能辦大教育,窮縣能做富教育”的關鍵。“在控輟保學、學生資助、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做到精準到位,努力辦出特色。”
“辦學條件好了,學校美麗了,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樂業縣的教育發展卻永不止步,讓所有孩子同享一片藍天,享受均衡教育資源,是我們不變的目標。”楊秀立說。 記者 楊三喜 劉琴 楊文懌 周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