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高中三年寒窗苦讀,等待的就是高考場上的一番較量,拼的是堅持,是執著,是付出。
在接受資助的學生當中,很多家庭各有各的意外,或病、或災,造成了一時的困頓,好在這些學生沒有受到家庭的影響,厚積薄發,都順利進入了理想中的學府。
有一位同學大家應該有印象,去年考上浙江工業大學的陳奕君,堅強、帥氣的他,已經上大二了。
查出癌癥的小伙
終于控制住了病情
記者第一次見到陳奕君,是去年夏天在上海一家康復醫院。這個充滿勇氣的男孩自強,帶給媽媽力量,讓這個一度陷入困頓的家庭充滿希望。
2014年的那個夏天,陳奕君從高一升到高二,因為連續不退的高燒去問診,查出癌癥。面對疾病,他當時是忐忑的。
爸爸媽媽沒有退縮,也沒有放棄,帶著他到處求醫,在上海的醫院進行了兩次腫瘤切除手術之后,病情被控制住了。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是漫長的康復,巨額的醫藥費讓原本小康的家庭欠下百來萬的債務。
錢的花費是一方面,身體的痛苦需要時間適應。
原本健康的男孩,手術后很長一段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爸爸媽媽隔一陣要幫他翻身、按摩。為了讓腳能夠感受到著地,沒有辦法站起來的他,只能被綁在床板上,旋轉床板“站立”。
幾個月后,陳奕君能坐起來了,只是離開輪椅的那一刻,整個身體的重量仿佛都被壓在腰上,特別重。
他考上了浙工大
大一通過了四級考試
2016年,經過一年多的康復,陳奕君好了很多。一家人商量之后,陳奕君選擇重新回到校園,從高一開始復讀。就這樣,一邊康復一邊學習,三年后的2019年夏天,陳奕君以653分的成績,被浙江工業大學健行學院實驗班錄取。
開學之前,學校和學院領導考慮到陳奕君家的特殊情況,滿足了他希望能有一間單獨寢室的愿望。一年多里,爸爸每天下班后從富陽趕到學校幫兒子按摩,防止肌肉進一步萎縮。雖說學院成立了幫扶小組在課間照顧小陳,但生活上,他還是需要媽媽的陪伴。
大一,一家人相扶相持著過來了。只是媽媽的身體并不好。兩年前,媽媽查出多發性骨髓瘤,醫藥費又是十多萬元。盡管恢復不錯,但體力上差了很多,干不了重活。
目前,陳奕君在繼續吃藥,每個月都是一筆開銷。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需要做進一步康復。他每天都用一定的時間來拉伸、站立進行功能鍛煉。為了鞏固療效,后續幾年都會用到相應藥物。
唯一讓媽媽感到欣慰的事情,是奕君在學習方面挺爭氣。“提高課堂效率,我要比別人多花120分的努力,作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完不成也不會去抄。”陳奕君說。
大一,奕君就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各門功課成績也比較優秀。選專業的時候,他選了計算機,大二開始,他會和健行學院的同學一樣,接受“個性化”定制的培養方案。(記者 黃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