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正是孩子走進大自然,認識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大好時機。10月11日,邯鄲和順農業園里來了一群別樣的“勞動者”——邯鄲日報社《花季雨季》小記者周刊的小記者和家長們,拿起鋤頭、鐵鍬,快樂地挖紅薯,體驗原生態的農家樂趣。
活動當日,小記者及家長集合后,驅車來到邯鄲和順農業園的紅薯地。早已等候在這里的園區負責人首先對小記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在田間地頭為小記者簡單介紹了紅薯的成長過程。據介紹,紅薯先要經過育苗,然后再扦插,最后才能生長。一般紅薯播種的時間是在每年四五月份之間,最佳播種時間是五月中旬,這時溫度基本穩定,紅薯種子可以快速發芽。
此外,農業園的工作人員還現場為孩子們示范如何挖紅薯,要找準紅薯根,然后用手將紅薯身上的泥土刨開。因為有些紅薯苗栽種得比較深,因此成型后的紅薯也埋得比較深,所以在挖的時候一定要挖到最底部才能往出拔,否則容易造成紅薯斷裂……
聽到這里,小記者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準備開始挖紅薯了!“這地上都是雜草,可怎么挖呀!”這可不是雜草,這些都是紅薯秧,順著它們就能找到紅薯了!”工作人員笑著解釋道。為了方便孩子們挖紅薯,農業園的工作人員將紅薯秧撥到一旁,接下來小記者們便開始“掘地三尺大干一番”啦!
“嘿喲嘿喲挖紅薯……”有的小記者開始挖紅薯時,紅薯挖了不到一半,就雙手抱著紅薯頭拔了起來。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響,紅薯硬生生被拔成了兩半。“紅薯是很脆的,可不能像拔蘿卜一樣,要一點一點地把周圍的土刨出來。”看到剛挖出來的大紅薯變成了兩截,小記者陳家豪很是沮喪,但他想起剛才介紹的挖紅薯要領后,又重整旗鼓,再次投入到挖紅薯的行列中去。
“沒想到挖紅薯這么難!”小記者們紛紛感嘆道。“挖紅薯有訣竅!”有的小記者在掌握了挖紅薯技巧后,還給別人當起了指導老師:挖紅薯要輕輕地挖,然后把上面的土撥開,再將紅薯輕輕地搖晃下,觀察下面有沒有松動,并估計一下埋在土里的紅薯有多大。“通過不斷地刨土才能發現土里面深藏的莖,有時候一根莖下面有很多個紅薯,所以挖著挖著總能發現那些藏起來的‘小家伙’。”隨著越來越有經驗,小記者在家長的配合下,挖出的紅薯個頭又大又完整。
“我們小時候經常會跟著父母去挖地瓜……”“我也是……”
本來是想讓孩子們大顯身手,但家長們卻看得“手癢”,忍不住跟孩子一起挖起了紅薯,一邊挖,一邊談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著家長們賣力地挖,孩子們也學起大人的樣子,看準紅薯根開始“下手”。當看見紅薯逐漸露出了“臉”,繼而一整塊被刨出時,他們都高興得大叫起來,興奮地向小伙伴們展示自己的“戰利品”。不知不覺,小記者們挖出的紅薯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都沉浸在歡樂中。
“刨紅薯的過程中讓我體會到農民伯伯辛勤種地的不易,以后我要養成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好習慣。”小記者馬瑞晨高興地說道。小記者家長們也表示,現在的孩子缺少這種干農活兒的體驗,只在菜市場和超市里見過紅薯,卻不知道地瓜是如何生長的,如何被挖出來的,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
此次活動旨在讓同學們走進自然,自己動手,用眼去發現、去感悟,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更能通過親手勞作,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記者宋尚勇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