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把握時代要求,培養考古人才

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20-10-28 17:10:58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中國的歷史連綿不斷,文化遺產極其豐富,重大考古發現層出不窮。考古學不僅在中國歷史研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性重大學術課題——諸如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文明及國家起源等的探索也有賴于中國考古學研究的新進展。

  文物古老悠久,考古學卻充滿活力。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對考古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怎樣才能使年輕學子成為綜合素質過硬、符合時代要求的考古人才?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學工作中,我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正直誠實做人,恪守學術規范。考古專業學子能否提高自身品德和修養,關系到其能否立足于社會,為中國考古事業奉獻個人價值。明辨是非、堅持原則、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所作所為符合社會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這是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這種風骨又與務實嚴謹的學術品格息息相關。對于考古學者而言,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是探索發現、求得真知的驅動力,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注入強勁動能。歷史容不得半點馬虎,學術也不允許有絲毫敷衍。恪守學術規范,不僅是學術訓練的基本要求,更是個人品格的重要體現。我們應該“從我做起”,為營建風清氣正的學術風氣多做努力。

  堅持質疑精神,培養創新意識。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方式重視勤奮學習、強調標準答案,而個性培養、創新意識常常被忽視。在考古領域,要真正培養出一批高素質人才,就必須改變一些僵化的教學模式和消極的評價機制,大力營造自由探索、銳意創新的環境,著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意識。在多年的考古專業教學中,我的具體做法是:將研究生專業課程和部分本科生課程設計為系列專題研討課,學生可根據興趣自選幾個專題,每次課上由一個同學主講一個專題,在全面梳理該研究專題學術史的基礎上,重點就不同階段不同觀點從方法論層面加以辨析、提出問題,并闡述自己的思考,之后其他同學積極提問,由此開啟深度研討,教師在其中發揮引導作用。我要求學生每周必交一篇專題性“研讀與評論”,必須具有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這樣的訓練方式,有助于增強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促進創新意識不斷提升。

  夯實考古學專業基礎,加強跨學科研究能力。重大考古發現無一不需要多學科聯合攻關,培養具備歷史學、語言學、宗教學、文化人類學、地理學甚至科技知識的通識人才是必然趨勢。近年來,有的學生通過對戰國秦漢時期黔西滇東地區考古遺存的全面研究,結合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方法深入探討,揭示該地區南夷社會文化變遷原因、文明進程特點,填補了云貴地區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不少在田野考古一線工作的學生能借助物理探測技術展開遺址調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分析考古資料,根據碳十四測年,按照動植物考古要求進行科學取樣,結合人體骨骼學判斷死者性別、年齡乃至骨骼變異或創傷原因,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取各種信息。這說明,今天的高校正在不斷推動考古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培養素質全面、能力過硬的考古人才拓寬平臺,為考古事業后繼有人、人才輩出探索路徑。楊楠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 视频在线精品综合 | 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 | 最新永久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