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學季,周建(左)的兒子送她入學。
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周建(圖中戴帽者)。
周建參加高考前做的筆記。
有人60歲的時候走下工作崗位,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有人60歲的時候,決心揮別過去,開啟一段人生新征程。周建,一個生活在成都的“孃孃”,在57歲這年,決定走進大學校園,追尋自己的電影夢想。
做過紡織工人,當過英語老師,也成立了公司,周建的前半生經歷了酸甜苦辣,也收獲滿滿。當人生來到下半場,她開始選擇另一種活法——考大學、學電影,還立下了要拍一部電影的人生目標。
“我也可以像別人一樣去公園走走,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我覺得現在這樣更有意義。”周建說。
今年9月,成功考上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周建,成為這所大學有史以來年齡最大的新生。與年齡相差四十來歲的同班同學一起追夢,對她來說,是離夢想更進了一步。
為夢想一搏
因《驢得水》愛上電影
自學參加高考終圓夢
第一次見到周建的時候,她穿了一件亮眼的紅色外套,搭配灰色小格子衛衣,再戴上一頂貝雷帽,神采奕奕的臉上總是笑盈盈的。如果不是眼角上那一抹歲月的痕跡,你甚至看不出來她已年近六十。
“我去年打電話到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咨詢參加高考的事,他們問我為什么不去讀老年大學,我立馬就說出了我想拍電影的想法。”周建告訴記者,她沒有像別人一樣去逛公園、去玩,而是選擇讀書,那是因為對電影的熱愛。她說,“我就是想要拍一部電影。”
談起想拍電影的初衷,周建說最 開始是因為在2016年看了一部叫《驢得水》的電影,“那些演員都不怎么有名,而且場景也很簡單,一個廟、一輛舊車就可以拍得這么好,當時我就有了自己拍一部電影的想法。”機會出現在2019年10月,周建的兒子即將參加高考,班主任老師與周建交流時告訴她,如果她兒子文化成績不穩定的話,可以走藝考這條路。這時候,周建才知道還有藝考這個途徑,馬上了解、考察了多家藝考機構。同時,她得知自己也可以報名參加藝考。就這樣,在家人的支持下,57歲的她決定為夢想一搏。
提起高考,周建對自己的成績并不太滿意。2019年10月,在決定參加高考后,周建曾向兒子的學校提出申請,希望能夠跟讀。但在多方協調下,最終被學校拒絕,再加上經營著自己的公司,并沒有太多時間去復習。但是她沒有放棄,今年,她將自己名下的新媒體公司注銷,在家自學,在網上學習相關課程,“我最享受的就是自己躺在被窩里看書的感覺”。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她收到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的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她很開心,覺得自己離電影夢又近了一步。
特殊新同學
除了吃飯和睡覺
其他時間都在學習補課
9月22日,周建走進了校園,成為影視編導班的一名新同學。但是上大學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輕松。不到兩周,早晚各一次的自習就把周建壓得喘不過氣,對此,學校特別允許她可以不參加早晚自習點名和體育課。“其實我也有點跟不上課程。”周建告訴記者,大多數同學都是學過藝考課程的,而她自己沒有學過,筆記記不過來,所以需要下來花大量時間去整理筆記。除此以外,她還會利用課余時間看電影、看片、找電影腳本來學習,這樣的生活,讓她感覺充實且快樂。“我感覺我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的時間都在學習。”
當問到是否會和同學有距離時,周建表示不會,在她眼中他們都像自己的孩子。“剛開始還以為她是個家長,沒想到居然是同學,說實話有點詫異。”同班同學朱麗鈞告訴記者,后來天天在食堂見面的時候,她都主動過來打招呼,慢慢地也就熟絡了。班長秦文思對周建的感受更深,“記得有一次,我們和別的班一起上課,因為一些原因突然吵了起來,但是她站在不同的角度,把大家的怒火平息了下來。”現在,周建已經和班里的同學打成了一片,他們都很尊敬和喜歡這個與眾不同的孃孃。
“也有朋友開玩笑說,你去考這個干嘛?”周建說,這只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有人愿意跳廣場舞,有人愿意花幾十萬買設備去攝影,而她,也在為自己喜歡的事拼搏著。對于未來,周建有自己的規劃,她打算好好利用在學校學習的這幾年,將兒子的科幻小說改編成劇本,當成作業去練習電影技巧。在有生之年,至少要拍出一部院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