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識別詐騙套路 手機安全老人不能“缺課”

來源:北京晚報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20-11-16 15:29:38

  自從學會了手機支付,70歲的陳阿姨覺得生活方便多了。可興奮勁兒沒過,陳阿姨又遇到了新的煩惱:她在網上下單了兩雙一模一樣的鞋。

  張叔叔自打有了微信,對申請添加的好友幾乎是“來者不拒”。結果前不久因為添加了一個陌生人,養老金差點兒被騙走。

  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在1748份有效問卷中,僅有41.4%的老年人掌握了手機拍照,近半數老年人無法掌握手機支付,超過七成的老年人無法獨立操作健康碼。雖然希望擁抱“智能化”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但他們在跨越“數字鴻溝”時仍然“步履蹣跚”。

  夕陽再晨”志愿者一對一教老年人學習智能手機。

新華社發

  學會了智能手機

  風險也增加了

  “老人學會了用智能手機,風險也會隨之增加。”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志愿者李雨桐說,“我們必須為老人補上這一課。”上周六,一場面向社區老人的智能手機教學活動在北外社區舉行。志愿者們與20位社區老人結成“對子”,一對一地輔導老人使用智能手機。參加活動的老人年齡在60多歲到80多歲之間,他們雖然都有智能手機,但大多數人對智能手機的操作并不很熟練。

  由于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的熟練程度不同,每次活動志愿者都是一對一的“小班”輔導,只有比較重要的內容才會上“大課”。當天的活動,主要內容就是“防騙”。

  在全北京,“夕陽再晨”每年大約舉辦1500場左右的科技助老活動。每周日上午,大學生志愿者鐘祿亮也會參加類似活動。他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藍天志愿者協會都會到清華東路27號院教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機。他發現,老人們學會微信之后,特別喜歡分享自己看過的視頻和文章,卻對這些內容的真實性并沒有深究。他們的微信群、朋友圈充斥著大量轉發的虛假內容,甚至成為了謠言“重災區”。

  “網上的消息魚龍混雜,安全課必不可少。”鐘祿亮說,網上的各種“坑”不斷推陳出新,初學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屬于“高危人群”。今年3月,北京市老齡協會公布了一批涉老詐騙案例。這些案例中,通過微信群、釣魚鏈接實施的網絡詐騙呈上升態勢,尤其是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實施詐騙,更具隱蔽性,令老年人難以辨別。

  白領小劉的母親就遭遇了這樣一個騙局。小劉的母親加入了一個老年拼購群,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名自稱是某國際著名保健品公司中國區代理負責人的“祝總”經常在群里講解新冠肺炎。聊天中,“祝總”透露有秘密渠道可以搞到國外研制、專門預防新冠肺炎的保健品。小劉的母親趕緊詢問能否購買,對方表示,目前已有200多人排隊,為避免引發哄搶,這件事需要保密,連自己子女也不能說。小劉的母親“偷偷”向“祝總”轉賬了4.5萬元,結果對方遲遲不發貨,當老人發現被騙后,對方卻悄悄退群了。

  重視安全問題

  卻不理解“新知識”

  老年人學會智能手機后頻頻“踩坑”,是因為防范意識不強嗎?恰恰相反,老年人對安全問題非常重視。“夕陽再晨”創始人張佳鑫介紹,他們在教老年人學習智能手機的過程中,當講到安全方面的問題時,老人的注意力就會非常集中。

  既然如此,為何老年人在融入智能化社會的過程中依然屬于“高危人群”?

  今年10月,一位老人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位男明星的視頻,誤以為是男明星本人在和她說話,于是追星追到了北京。警方發現,這些視頻并不是男明星本人錄制,而是采用AI技術合成的“假視頻”。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和理性思維水平都會下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梅麗萍表示,智能手機對于多數老人來說屬于全新的知識。老年人對新的知識接受起來有難度,所以增加了老人“踩坑”的可能性。

  張佳鑫認為,老年人不是網絡的“原住民”。雖然現在大多數老人已經擁有了智能手機,而且許多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低,但他們并不能理解智能化場景下的應用。“比如抖音,許多老年人無法理解換臉技術和聲音合成技術,他們固執地認為,自己看到、聽到的就是真的。”

  學習智能手機

  也為排解“孤獨”

  梅麗萍提醒,老人的心理狀態往往是老人成為“高危人群”的深層次原因。她介紹,老年人普遍“孤獨”,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很少會承認這一點。另外,子女對老人的情感支持也很少。梅麗萍發現,一些老人在住進養老機構之后,雖然子女會經常打來電話,但交流的內容大多是“禮貌性”問候,缺乏更深的交流,這也就為一些打“感情牌”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梅麗萍表示,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除了有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也有排解孤獨的精神需求。這也是為什么老年人在學會微信之后,愛轉發、愛分享的原因。結合那位追星老人的案例,她認為,社會在關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同時,還應建設一個老年友好型的智能手機使用環境。

  觀點

  科技助老應成為一種“集體行動”

  疫情期間,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健康碼而造成不便的問題備受關注,從而將老年人融入智能社會的窘境凸顯出來。其實,在老年人擁抱智能化的過程中,存在的障礙不僅僅是“數字鴻溝”。

  重陽節前夕,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表示,民政部門將加強培訓指導,鼓勵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家屬等,幫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信息平臺等新技術,幫助廣大老年人克服不會用、不敢用、不能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也發出倡議,開展老年人信息化培訓志愿活動,做好數字化“掃盲”,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短暫的現象,10年前有,10年后的現在有,未來20年內還是會有。”張佳鑫說,許多人是因為疫情才開始關注到這個問題,而“夕陽再晨”已經在科技助老方面呼吁了十年。這恰恰說明,我國的老齡化國情教育還有待加強。張佳鑫表示,未來社會智能化的發展會越來越快,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社會應當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成為全社會的集體行動。(記者 王琪鵬)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91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老汉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