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疫情下,中文課堂“停課不停學”

來源:新華社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20-11-18 09:37:25

  每年的秋招季,都有一批留學生完成學業,踏上回國的旅程。在他們中間,有的已經拿到了國內單位的錄用通知,只等入職;有的準備好了求職材料,準備加入秋招“大軍”;還有一些正暗自躊躇,這部分人心中有創業的點子,但并未想好第一步該怎么走——是直接創業?還是先進入一家同類型企業工作一段時間、積累更多經驗后再創業?

  創業?就業?每年都會有一批新海歸面對這道或許永遠沒有最佳答案的命題。然而,不變的是題目,時代發展中,作為答題人的“新海歸”們的心態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先就業?——積累工作經驗

  4年前,畢業于澳大利亞

  早上9時,位于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西郊的“媽媽的愛撫”高中,教師娜奧米·穆宗加走進空無一人的教室,打開筆記本電腦,運行視頻會議程序。等待學生上線的同時,她開始整理自己的教具——“漢語”“芭蕾舞”“書法”等一張張寫有中文、拼音和英文的小卡片。

  一個小時的課程并不輕松,有口語、語法和詞匯等內容,約10名學生在線上課。穆宗加仍像面對面那樣,時不時“點名”學生回答問題。課程的最后,穆宗加問她的學生們:“你們愛我嗎?”“愛!老師再見!”學生們回答。

  中文教師娜奧米·穆宗加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媽媽的愛撫”高中備課。新華社發(塔法拉·穆瓜拉攝)

  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很多非洲國家都采取了包括學校停課在內的防疫措施。為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孔子學院以及一些開設中文課的當地學校,克服網絡條件困難,將課堂從線下搬到線上,豐富授課內容和形式,力求將疫情對漢語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

  “不希望他們的中文學習半途而廢”

  幾年前,“媽媽的愛撫”高中把中文列入學校的選修課程。此后,選修中文的學生越來越多。該校負責人薩洛美·穆欣澤告訴記者,學習中文讓學生在畢業后更有競爭力,因此力主在這所私立學校開設中文課程。

  和不少國家一樣,津巴布韋在新冠疫情開始之初就宣布大中小學校全部停課。停課期間,除了學生在家自學,一些學校也通過上網課的方式遠程授課。

  這是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拍攝的“媽媽的愛撫”高中的一間教室。新華社發(塔法拉·穆瓜拉攝)

  穆宗加是“媽媽的愛撫”高中的中文教師,曾在津巴布韋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停課以來,穆宗加從未停止線上教學。她認為,學生在家沒有學習中文的環境,有不懂的問題也很難找人請教,“所以網課對他們非常重要,我不希望他們的中文學習半途而廢”。

  “對學生們來說,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進入津巴布韋,會說會寫中文在他們求職時是很重要的優勢。”穆宗加告訴記者。

  中文教師娜奧米·穆宗加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媽媽的愛撫”高中備課。新華社發(塔法拉·穆瓜拉攝)

  停課不停學,師生齊助力

  肯尼亞疫情暴發后,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沒有因學校停課而停止教學,但線上授課對于全體師生而言并不容易。

  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普遍較為落后。很多學生的家里沒有網絡,更沒有電腦等設備;而有條件上網課的學生家里網絡條件也不理想,網絡中斷、卡頓等情況更是常事。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老師與學生遠程交流。

  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肖珊說,為保證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內大孔院根據學員具體情況制定教學方案。一般情況下,老師主要通過視頻會議軟件Zoom等平臺在線授課;針對家里經常停電斷網的學生,老師會在即時聊天軟件Whatsapp群里分享學習視頻與資料,方便學生離線學習。

  烏干達自3月份出現疫情后,全境學校停課。但為了滿足學生的中文學習需求,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也轉為線上授課。

  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老師遠程授課。

  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夏卓瓊介紹,為激勵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們還開展了適合學員水平的文化活動,如線上中文詩歌書寫比賽、漢字聽寫比賽等。“由于課時大量減少以及在線教學的各種限制,雖然教學效果不如課堂面授,但目前部分優秀學員的中文水平已超出預期。”

  “特殊時期,不辜負大家期待”

  盡管面臨著諸多困難,但非洲學生學習中文的熱情有增無減。

  肯尼亞學生奧姆萬巴一度擔心疫情會影響自己的中文學習進度,因為他在發音方面掌握得比較薄弱。“好在有了線上教學,老師在Zoom上就能糾正我的語音語調。”

  “經過這段時間的網課學習,我已經完成了一半的HSK漢語水平考試四級課程,我想在復課后參加四級考試,并申請獎學金去中國。”肯尼亞學生賽義夫說。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老師遠程授課。

  當地學生對中文的熱愛令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老師羅佳深受感動。“有的學生甚至讓他的妻子和孩子們跟他一起學中文,還讓他的孩子和老師對話。這對我們觸動很大,也堅定了我們開展線上教學的信心。”

  “特殊時期,更不能辜負大家的期待!”羅佳說。

  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老師遠程授課。

  像羅佳一樣,許許多多孔子學院的教師和志愿者都為自己身為國際漢語教師感到光榮,更因自己是全球抗疫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他們為全球抗疫貢獻著中國的智慧和力量,讓世界感受著中國的溫度和力度。(白林、張改萍、張玉亮、王小鵬)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徐子航回到國內。彼時,他正躍躍欲試,他所研發的環保材料市場前景廣闊,因此在研一時,徐子航心中便有了創業的想法。

  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他深知自己的純技術背景無法妥善處理公司實際運行中的有關問題,不僅如此,本科與研究生都就讀于澳大利亞的徐子航,對于國內的商業環境客觀上了解有限,“在當時貿然創業并不是一個理智的做法。回國后目之所及,很多事物都覺得陌生,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去適應,也需要時間去學習。”他說。

  在入職國內一家中等規模的環保企業后,徐子航報名參加了面向在職人員開辦的金融課程,其中有些他在澳大利亞的時候也曾學過皮毛,但當時并未多花費心思。

  去年5月,他終于決定辭職創業。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時機已到。”

  “工作3年的最大收獲,是讓我弄明白了國內這種技術型企業運營的內在邏輯,如何打開產品銷路、如何保持團隊的研發熱情、如何平衡收支預算……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更好地激發團隊戰斗力等這些偏感性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徐子航說。

  他的話是不少“就而優則創”海歸的內心寫照。在畢業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的趙晟看來,職場中的收獲會為自己之后創業提供強勁助力,這種收獲大致可分為兩方面:一是與優秀的領導、優秀的團隊相處中所實現的自我提高;二是積累資源。對于一心想做獨立策展人的她來說,前期資源積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對一些領域來說,海歸沒有絲毫工作經驗就直接選擇自己干,確實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先就業再伺機創業則相對穩妥。”趙晟說。

  先創業?——試錯成本更低

  也有人擔心,自己所處行業正迎來風口紅利,如果不直接邁出這一步或許會錯失良機。畢竟,創業環境瞬息萬變,自己所處行業今日的強勁勢頭會持續多久,很難有人準確預測。

  楊澤園說,如果自己同師哥一樣出生在1985年,或許會和師哥一樣,創業時考慮更多方面,先進入職場磨煉,等羽翼豐滿時再嘗試將創業點子付諸實踐,那是師哥及其同年級選擇創業的畢業生的路徑。但楊澤園卻沒有這么選。

  他出生于1994年,研究生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如今已是一家擁有幾十名電競主播的網絡平臺的老板。20多年前,他的父親辭掉公職,下海創業,楊澤園是名副其實的“創二代”。

  海歸創客年齡層的結構性變化,也預示著難以忽視的創業心態的改變。根據《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中的有關數據,“90后”尤其是“95后”新生代海歸正發展成為海歸就業創業的主力軍。受訪者當中,“90后”(1990年-1995年出生)占比達52%,“95后”占比則顯著升高,達17%。

  相較于父親當年創業時的瞻前顧后,楊澤園如今顯然并沒有那么多顧慮,更加自信而無畏,也沒有考慮父親的創業領域和創業路徑。甚至,他心中考慮過一旦最終創業失敗他該何去何從。“我還年輕,試錯成本很低。無論這家平臺能運營多久,其中經驗都是我自己攢下來的。以后就算加入別人的團隊也無妨,關鍵是創業者要做好從‘老板’到‘員工’的心理準備。”

  更多機會——創業就業環境優化

  無論是先就業還是直接創業,對于所有有志于創業的海歸來說,國內如今的海創環境正提供著更好的機會、更廣闊的平臺。

  從留創園數量中可見一斑。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已建成各類留創園超過350家,入園企業超過2.5萬家,在園創業或工作的留學人員總數超過8萬人,累計孵化企業超過5萬家。

  事實上,留學生若想要回國創業,可借的助力越來越多。首先,國內各種孵化園區正在蓬勃發展。通過建設平臺、開展活動、加大支持,各級政府也在為海歸創新創業提供更多便利,留創園只是其中一部分。其次,通過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更多海歸有了回國就業創業的機會,平臺會為海歸的項目轉化牽線搭橋。

  在徐子航看來,海歸創業需要避開的誤區之一,是完全照搬自己在海外學習的經驗。“中外的商業環境各有特點,并不完全相同。客觀來說,國外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更為成熟,初創團隊成立后,可以憑借職業經理人隊伍來彌補創始人自己某方面的經驗欠缺。在國內,創業初期日子比較苦,一些小團隊并不會引起職業經理人的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創業初期可能會面對多方面壓力。”他說。

  今年10月,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337號建議的答復中也曾指出,堅持以“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新時代留學工作方針為指引,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支持留學人員回國服務,鼓勵他們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毫無疑問,海歸創業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優渥。”楊澤園說。“關鍵在于,要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缺乏某一方面的經驗,就需要擁有一個團隊,需要尋找合伙人。創業絕不是自己打天下,善于組織團隊,善于合作,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把事情做成。”(記者 孫亞慧)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欧美日本一区 |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 | 最新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