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走上講臺,看著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聽著一聲聲甜美真誠的“老師好”,“用心去溫暖另一顆心”便成了市第23中學教師楊昆恪守至今的誓言。
2008年,楊昆班里一個正值叛逆期的男生,在一次晚飯父母教導時,扔下碗筷,摔門而去,晚上9點依然沒有回家。男生的媽媽給楊昆打電話,邊哭邊講述事情的原委,楊昆不顧當時夜已深,天還下著大雨,和男生家人一起開始尋找。一家又一家網吧,一個接一個的電話,將近夜里1點時,楊昆找到了在涼亭里躲雨的男生。楊昆走上前,緊緊抱住他:“孩子,跟我回家。”男生在楊昆懷里哭的像個“小娃娃”。那天拒絕回家的男生被楊昆帶回了自己家,倆人徹夜未眠、促膝而談。有一天,男生畢業7年后,身穿軍裝出現在楊昆面前。
他告訴楊老師,自己在部隊榮獲了三等功,特意選擇光榮退伍時來向老師報喜。楊昆看著眼前的大小伙子,激動的淚水順著臉頰而下。
2017年春節前夕,楊昆收到一條短信:“老班,我被系里挑選出來參加今年春晚的表演,這個消息您是第一個知道的,要記得看春晚哦。還有,謝謝您當年的陪伴……”在驚訝和歡喜的同時,往事又映入腦海。
2011年9月開學伊始,班里一個女生引起了楊昆的注意。她個子高高的,長相甜美,但眼神卻透露出與其年齡不符的孤獨和戒備。于是,在每一次的周記評語里,楊昆都寫滿了對她的鼓勵和關愛;針對她周記里的低落心情給予疏導。慢慢地她也開始向楊昆傾訴一些生活、學習的小煩惱。終于,在一篇周記中,她向楊昆敞開心扉,說出了痛苦的原因。
從此,用心溫暖她,用愛呵護她就成了楊昆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次周末,恰逢臘八,楊昆帶著該女生到自己家里一起過節。她們一起撿豆子、淘米,熬煮臘八粥;一起洗凈罐頭瓶、剝蒜、腌制臘八蒜。吃罷晚飯,她們促膝而談,漸漸的女生的話多了起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暖。突然女生停下來,凝視著楊昆的眼睛說:“老師,謝謝您為我做的一切,今天是我這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她嘴角掛著笑容,一滴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緩緩落下。
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遇有身體欠佳時、考試失意、與家人鬧矛盾時,楊昆都會對她噓寒問暖、查漏補缺、教授溝通技巧。在得知女生喜愛舞蹈,而且頗有功底時,楊昆鼓勵她參加學校藝術節。女生眼中的孤獨和戒備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溫暖和自信,成績也隨著這些改變逐漸有了起色。2014年中考時,該女生由初一剛入學時的全班40多名考到了第12名,成功考上心儀的高中。2017年高考,又因成績優異專業突出,該女生考上了四川大學舞蹈系。楊昆說,多年后,這個女孩子還能記得自己,并且和自己分享成功,這是無比欣慰的一件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多年的工作中,楊昆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在省市級教學講課比賽、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均榮獲多項獎項;她指導的學生也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取得傲人的成績。楊昆說,在未來的日子里,她依然會用真誠的心去對待教育教學工作,在塑造他人的靈魂過程中,使自我的生命更有價值。記者常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