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西墜,昏黃的光線傾瀉而下,為海島山城蒙上了一層柔和的色調。
南海之濱的偏遠山頭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平均年齡26歲,擁有和同齡人一樣絢爛的青春夢想。他們就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通信分站的年輕人。這里距離發射場50多公里,主要負責文昌航天發射場衛星通信組網,圖像數據傳輸跟蹤,場區周圍400公里、垂直高度20公里范圍內的天氣探測和短波應急通信保障,以及緊急供電等任務,為我國航天發射提供堅實保障。山頭雖小,責任卻極其重大。
有人說,這里的青春易老。雖然歲月改變了青春的臉,但不變的還是那份執著與熱愛。記得2014年3月底,通信分站初建,上山的路都是泥濘小道,條件之艱苦遠超想象。四月的海南炎熱無比,還沒開始干活就已滿身汗水,但是大家一想到是在建設自己的“新家”,就重新燃起了干勁。
白天,大伙兒一起搞建設,安裝測試設備,中午累了就隨便找塊木板或硬紙板躺下休息片刻。最難熬的是夜晚,常常半夜熱醒,汗水浸透衣裳,耳邊數不清的蚊蟲嗡嗡飛舞。這里缺水缺電,大家自己動手安裝了一個簡易水龍頭,每天蹲成一排輪流洗漱,生怕浪費,沖涼更是一種奢侈。此外,手機沒電是常有的事,家人聯系不上成了常態……
歷盡千難成偉業,人間萬事出艱辛。隨著建設一天天推進,各項設施也逐步完善起來——平坦的柏油路、明亮的路燈、寬敞的宿舍……然而,通信站遠離城市,快遞無法到達,最近的小賣部也在三公里之外,幾乎接觸不到外人,山的背后亦還是山。就是這樣一個寂寞的地方,卻有不一樣的景象。前院里種了西瓜,后院的空地上有幾十棵香蕉樹、上百棵菠蘿蜜樹,到了豐收的季節,一定是瓜果飄香。這群航天人聚在一起,把遠離家人的忙碌生活過成了詩。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他們敢想敢做,敢當敢為;他們扎根山頭,追求卓越;他們以苦為榮,奉獻青春。因為航天,他們不再是茫茫人海中普通的一滴水;因為熱愛,他們的人生留下了不一樣的烙印。(作者:石宗浩、周琪,分別系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通信站短波崗位操作手、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