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 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
記者了解到,以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為代表的很多高校,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等目標任務,通過幫助貧困縣改善教學設施設備,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建立助教支教團隊和實踐基地,實施“推普項目”,創新推行遠程課堂、雙師課堂等教育信息化項目,助力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
在聚焦教育扶貧的同時,各高校也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聚焦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城鄉規劃、產業發展、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等,扎實開展調查、論證、研究、推廣、培訓等工作,為當地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很多高校通過發揮學科優勢,動員廣大專家教授走進扶貧一線,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及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種養業、手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傳統產業發展升級。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科技小院、專家工作站等,提升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不斷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業態,助推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14所部省合建高校統籌人才、學科等優勢資源,精準對接貧困縣實際需求,探索形成了教育扶貧、智力扶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等具有“高校品牌”的中國特色扶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