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市荀子中學高一(2)班周宇凡
生活中有許多對我們進行約束的東西,我們時常排斥它們、厭惡它們。
比如,放學回家晚一點,媽媽就不住地詢問,為什么這么晚啊?路上干什么了呀?出門時爸爸就說騎車慢點兒,遇到長輩要乖點兒,拐彎時千萬要小心點兒……諸如此類,爸爸媽媽的嘮叨令人腦仁發疼。一次,我在路上對聽得耳朵長繭的這些話來來回回咀嚼一番,父母對于我的長大與獨立大概有些許失落,所以便啰唆個沒完沒了,以此來提醒他們的權威與對我的絕對管束權。想完之后便豁然開朗。
此后不久,媽媽問我打來電話的同學是誰時,我頂撞了媽媽:“你到底煩不煩?嘮嘮叨叨,管管管,什么都要管!”媽媽聽后有些詫異,愣了好久,默默地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恍惚中我聽到了她輕聲而又沉重的嘆息。
直到一個冬日的午后,我一個人百無聊賴地趴在陽臺上,心情一如那幾株枯樹投下的斑駁疏影,有些灰蒙蒙的,很煩躁。一對母女闖進了視線,媽媽穿著紅色羽絨服,七歲左右的女兒穿著一件藍色的羽絨服。一紅一藍,亮麗的色彩給這陰冷的冬日增添了些許暖意與生機。
媽媽在教她的女兒學騎自行車,一手用力捏著車把,一手牢牢抓住后座,女兒“咯咯”地笑著。望著母女倆,我在想,孩子沒有媽媽的輔助行嗎?我的成長離開父母的幫助會怎樣呢?沒有媽媽對車子的約束,孩子也許會摔很多次跤吧?父母在必要的時候,對我們的“車子”進行輔助,讓我們在人生路上少走許多彎路。
我徑直走進屋:“媽媽,我不該誤解您的關心……”
生活中有許多對我們進行約束的東西,那些約束我們的被我們視為羈絆、排斥的,其實是深切的關懷,是愛。
(點評:文中運用以小見大手法,景物描寫、人物描寫和細節描寫體現了作者的寫作基本功,欲揚先抑的寫法避免了文章的平板,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指導教師郭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