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會現場
日前,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三次學術年會在江蘇南京舉行,論壇以“發展中國特色優質基礎教育:聚焦育人方式變革”為主題展開研討,來自全國基礎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和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共同為基礎教育發展出謀劃策。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馬欣,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鄭富芝
強化特色,把創新的種子早一點埋在孩子們的心中
站在“十四五”新的起點上,基礎教育將有哪些新期待?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表示,基礎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要緊緊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一目標,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新理念,構建新格局,創設新模式,為建設教育強國奠基固本,著力在“強化”上下功夫。一是有教無類強化公平。要特別關注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特別關注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將全納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二是堅持標準強化基礎。要為學生打牢思想方法基礎、打牢知識技能基礎、打牢生存生活基礎,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共同基礎。三是五育并舉強化素質。要堅持德育為先,強化政治思想素質,培根鑄魂。要補齊短板,當前特別要強化勞動素質,培育奮斗精神。四是辦學多樣強化特色。基礎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新特色應該是多樣、開放、融通。要重在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要重在調動校長和教師的積極性,要重在構建動力機制。五是培養模式強化創新。要改革培養模式,聚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把創新的種子早一點埋在孩子們的心中,隨著知識的積累發芽、開花、結果。
朱之文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表示,今年將學術年會升級為“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將主題確定為“發展中國特色優質基礎教育:聚焦育人方式變革”,目的就是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育人方式創新為動力,著力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他希望論壇成為向全社會傳遞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態的風向標,成為展示中國基礎教育形象、宣傳中國基礎教育成就,交流基礎教育經驗、培育基礎教育新人、傳播基礎教育研究成果、營造基礎教育良好環境的重要平臺,為全面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助力。
馬欣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馬欣在致辭中介紹了江蘇教育發展情況。他表示,“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將加快推進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使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使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具有潛力和后勁。
韓立明
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在講話中表示,南京市將著力完善育人導向鮮明、資源供給充分、評價機制科學、治理能力高效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教育發展理念、方式和制度的全方位轉變,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強市。
學術沙龍
講好“教改故事” 推廣成果方案
在“育人方式變革成果匯: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交流展示”環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講話中指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關鍵,推廣應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是重要載體。基礎教育司將加強統籌部署、交流研討、經驗總結和推廣宣傳,并委托中國教育學會具體組織實施。他強調,做好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的推廣應用工作,要堅持正確的方向,要落實課程改革目標要求,成果持有方要講好教改故事,成果推廣方要做好實施方案,要構建成果推廣共贏機制。6 項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團隊通過視頻展示、成果報告及故事分享等多種方式,全面體現了各地各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寶貴經驗。
呂玉剛
在“育人方式變革經驗談”環節,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及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局長陳宇卿分享了有關積極探索和有益經驗。在“育人方式變革在課堂”環節,參會代表們現場觀摩了兩場課堂教學活動。
會議以主旨報告、學術研討、成果展示交流、嘉賓訪談、分論壇、微論壇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并就我國基礎教育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集中研討。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