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當天,很多小記者早早地來到了國學館,在老師們的指導下穿上了準備好的國學服飾,進入國學講堂。
活動開始后,國學館老師讓小記者們伸出雙手,跟著節奏一起拍一拍活躍現場氣氛,激發參與熱情。“什么是國學?國學都包括些什么?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國學呢?”課堂上,國學李老師為小記者講解了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廣義國學包括中醫、太極、書法、古琴等;狹義國學指以儒家經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學術文化。隨后,李老師又向孩子們介紹了國學包含的內容、經典國學古籍,以及學習國學帶來的益處,讓小記者們去真正的感受國學的博大精深。
“向古圣先賢敬禮一般都用鞠躬禮,行禮時內心首先要充滿感恩之情。”學習了國學的基本知識后,李老師為小記者們舉行了“開筆禮”儀式。據介紹,開筆禮是中國古代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形式的稱謂,俗稱“破蒙”,旨在讓已經進入人生求學階段的孩子,在似懂非懂中和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來一次“親密接觸”。舉行“開筆禮”儀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激發他們求學求知的欲望,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神圣情感。
開筆禮儀式上,李老師首先帶領小記者進行“自正衣冠”:衣冠不僅僅只是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謂“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讓我們憶起先祖那些優秀品德的最好載體,也是讓孩子們知書明理的第一步驟。隨后,小記們集體拜謁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禮??鬃颖蛔u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李老師帶領小記者們向古圣先賢孔子像行鞠躬禮,配上莊重的背景音樂,瞬間讓孩子們找到了久違的儀式感。下一個環節是朱砂啟智,就是用朱砂在孩子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寓意著孩子從此眼明心明,好讀書,讀好書。最后,李老師帶領小記者們進行了擊鼓明志,目的在于讓孩子目明耳聰、茅塞頓開、創業建功。每名學子擊鼓三響,寓意從此明確志向,立志遠大。
行禮完畢,李老師開始了趣味十足的互動問答,把國學小知識穿插在一問一答中。這種互動的教學引得小記者們熱情高漲,小手都舉得高高的,搶著回答問題,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便潛移默化地融入孩子們心中。
“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孝道。”參加活動的家長紛紛表示,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學習傳統禮儀非常有必要,不僅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教孩子如何做人,同時也能解決為人父母的人生困惑,對良好家風的形成也有積極的作用。
國學課堂結束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們還進行了投壺等拓展活動。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精神風貌的體現,國學課堂活動加深了小記者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傳承,激發仁愛之心,培養他們敬老、尊師的優良作風。
本報記者高峰 胡浩亮 實習生胡曉燦 石月陽 孫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