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到,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和媽媽就來到菜市場買菜。外面好冷啊,可這一點兒也沒有影響到人們過冬至的心情。這個買肉餡,那個買韭菜,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聲還真像一首美妙動聽的音樂啊!我和媽媽買好肉餡和韭菜,就趕緊回家了。
回到家,媽媽就里里外外地忙活起來,又是和面又是調肉餡。我也不閑著,趕緊幫媽媽擇韭菜。媽媽問我:“你知道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嗎?”我笑著說:“當然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生張仲景。因為那一年冬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老百姓的耳朵都凍傷了,就用面皮把加入草藥的食材包成耳朵的形狀,煮熟給老百姓吃,治好了老百姓被凍傷的耳朵。從那以后,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媽媽打趣說:“小妮子知道得還挺多。”我得意地說:“那當然,我昨晚又把《二十四節氣》冬至篇讀了一遍,書可不是白讀的……”就這樣,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干活。不知不覺中,餃子就包好了。
快來看看我包的餃子吧!嘿嘿,有耳朵形的,有兔子狀的,有小熊樣的,還有小魚狀的……看著形狀各異的餃子,感覺就像是動物在開會呢!
這個冬至,我不但了解了有關冬至的知識,還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餃子,真開心呀! 張蕊(作者系邯山區馬莊學區三堤小學三年級學生;指導教師: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