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青年報》“青年之聲”版刊發報道《年輕人需學會用法律手段避坑 租房中介卷款失聯 大學生維權受阻》,讀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對剛剛走出校門工作的青年學子來說,他們滿懷對事業的無限憧憬開啟人生的奮斗航程,然而“第一步”就受到了欺騙,這難免對他們日后的心理造成較大影響,非常令人心酸!對此,我想向他們提出一點兒自己的淺見,供剛剛走出校門或即將畢業的青年學子們參考。大學生們習慣于利用發達的網絡,足不出戶尋找房屋租住,這很正常,一部分人也確實找到了較滿意的住房。但就像報道中所述,也有一些大學生租房受騙。如何找到合適的房源呢?個人認為,大學生不妨跳出網絡,通過線下實地尋找。
也許有人認為剛剛走出校園,人生地不熟的,很難找到。這是事實。但我認為,如果大學生愿意通過社區幫忙,不失為一條比較可行的路徑。作為一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網格員),長期的工作,讓我對社區內每家每戶的人員信息都非常熟悉。哪些家庭是常住人員,哪些家庭不經常居住,哪些房子賣給新房主,哪些房子出租或暫時空置,我的頭腦中都會閃出清晰的畫面。所以,如果有大學生請我幫忙租房的話,我可以及時聯系上空房戶的主人,然后讓需要租房的大學生與房主直接聯系。他們協調滿意就可以租住,如果有房租或其他方面的小問題,我還可以協調一下。
實踐中,一些空置的房子想找租客找不到,而一些希望租房居住的年輕人又找不到合適的房子。因此,社區人員搭個橋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而且還可以幫大學生省去中介費。
我所服務的小區屬于原來的單位型小區,時間較久,不少年輕人買新房后搬出居住,小區內現居住人員老年人較多,空置房子也較多。不過,小區的環境衛生和社會治安還是很有保障的。更重要的是,我在這里工作多年,對人、房都很熟悉,便于為需要租房的年輕人提供合適且安全的房屋租住。相對而言,年輕人通過網上聯系,因為有房屋中介的加入,一旦房屋中介暴雷,房客與房東都將受損。當然,需要租房的年輕大學生們,不管居住在哪個地方,都需要首先向社區報備。報備后社區有了大學生的信息,也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基本情況后,才便于義務提供服務。這一方面保障大學生的權益,一方面也要保障房東的權益。
近年來,伴隨社會治理創新的發展,社區網格化工作讓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社區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居民對社區的認可度大幅提升。社區本身就是服務居民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區服務,不僅僅針對戶籍人員或長住人員,同樣針對外來流動人員,包括租住房屋的人員等所有人員。因此,大學生如果想通過社區幫忙租房的話,一般來說是比較有保障的。(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