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公兵、馬邦杰、肖世堯
中國足球協會第十一屆會員大會22日在香河召開,經過選舉,陳戌源當選中國足協主席,杜兆才、高洪波、孫雯當選副主席。相比往屆,副主席人數減少。如此“配置”,釋放出哪些信號?
陳戌源曾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在其任職期間,上海上港隊于2018年奪得中超聯賽冠軍。陳戌源既有大型國企管理經驗和能力,又有一定的足球管理經驗。
陳戌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中國足協的改革應該聚焦三個主要方面:第一,建立一套符合市場化、符合規律的運行體制和機制。這個體制很重要,盡管現在我們已經(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了,但是一些行政化趨向和思維方式仍然根深蒂固。第二,蹚出一條適合中國足球發展的道路,找到中國足球的發展規律。第三,我們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內容要有一個很好的改變,使中國足協更好地服務于中國足球的發展。
陳戌源在國企的經歷將有助于中國足球改革進一步市場化、國際化,進一步轉變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此外,陳戌源不再兼任其他職務,其“專職性”對于加強中國足協管理和深化足球改革也是一大利好。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杜兆才具有豐富的體育行政管理經驗和開闊的視野,出身運動員的他同樣對競賽本身有充分了解。自2017年6月擔任中國足協黨委書記以來,杜兆才帶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在足協改革方面,堅持“讓專業人做專業事”,面向全球選聘了20余名足球高級專業人才,原比利時足協技術總監克瑞斯和前國腳孫雯、肇俊哲、邵佳一、楊晨、彭偉國等分別擔任中國足協技術總監、青訓總監、國家隊訓練總監等職務;在職業聯賽方面,中超、中甲聯賽全面使用VAR,組建由國內外高水平裁判組成的職業裁判隊伍,實施俱樂部投入帽、球員工資帽、獎金帽等財務公平政策,引導俱樂部健康穩定發展;在青訓方面,提出構建“職業俱樂部青訓體系、省級體育局青訓體系、市級體育局青訓體系、體教結合校園青訓體系、社會俱樂部青訓體系”五大青訓體系為一體的多元化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在杜兆才的推動下,中國足協與國際足聯、亞足聯和歐足聯建立了合作。他本人于今年4月當選國際足聯理事,并于8月擔任亞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其種種努力對于提升中國足球國際話語權、加強對外交流將產生助力。
高洪波和孫雯都是專業運動員出身,都入選過國家隊。高洪波執教過國足以及長春亞泰、陜西人和、江蘇舜天等俱樂部,并于2007年帶領長春亞泰奪得中超聯賽冠軍。孫雯則領銜中國女足獲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和1999年女足世界杯亞軍,還被國際足聯評為20世紀的世紀足球小姐。足球專業背景使他們對足球的感悟更為深刻,更有切膚之感,對中國足球存在問題的認知也更為直接、透徹。
此次中國足協執委數量發生較大變化,由上屆的21人增至35人,將張亞東(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等企業高層,楊楠(河南建業俱樂部董事)等俱樂部代表,劉志生(志丹縣縣長)等地方政府代表,高軍(教育部體衛藝司綜合處處長)、孫葆潔(清華大學教師)、王作開(大連市沙河口區東北路小學校長)等教育從業者納入其中,凸顯了專業性和廣泛性,用陳戌源的話說:“中國足球實際上是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來推動的,有了廣泛性和專業性,就能對足協的正確決策起到很好的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