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倒翁小姐姐”馮佳晨。曲江新區供圖
在大唐不夜城小年夜的活動上,馮佳晨正在表演“敦煌飛天”節目(上一為馮佳晨)。曲江新區供圖
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馮佳晨近來火爆全國。在1月17日大唐不夜城的小年夜活動上,她更是帶著新表演“敦煌飛天”首度亮相。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層層包圍著她的“粉絲”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不遠千里,只為一瞥“不倒翁小姐姐”真容。“我從深圳特意飛過來,就是想看看這個小姐姐,”游客韓女士說。
小年夜表演結束后,新京報記者在后臺對“不倒翁小姐姐”馮佳晨進行了專訪,請她談談網絡“爆紅”背后的故事。
談自己
從小喜歡跳舞 畢業后如愿成為舞蹈演員
新京報:為什么在小年夜表演了新的節目“敦煌飛天”,而不是最火的“不倒翁”?
馮佳晨:“敦煌飛天”是大唐不夜城推出的一個新的表演。這里面還有一個非常機緣巧合的事情想跟大家分享。
我之前去錄《開講啦》節目的時候,主持人撒貝寧提到,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曾建議我們街區開展一個新項目,叫做“敦煌飛天”,巧的是當時我們已經策劃了一個這樣的演出,于是決定在今年的小年夜首次亮相這檔節目。
“不倒翁”的演出,我之后也會繼續演下去。其實“不倒翁”的演出只是我們演出的一部分,(大唐不夜城)街區上所有行為藝術的演出,都需要我們每位演員的參與。包括新推出的這個“敦煌飛天”表演,是我們對新的節目、新的演出的一種探索。
新京報:你是怎么接觸到舞蹈演出的?是科班出身嗎?
馮佳晨:我其實不是學舞蹈專業的,我大學學的專業是學前教育。但我從小就對跳舞特別感興趣,一直把舞蹈當作一種業余愛好。在2018年7月大學畢業之后,出于對舞蹈的喜愛,就來到這里當了一名舞蹈演員。
新京報:為什么大家都叫你“皮卡晨”?
馮佳晨:因為我特別喜歡“皮卡丘”,我覺得它特別的可愛,后來自己起網名的時候把“皮卡丘”和自己的名字結合了一下,就叫“皮卡晨”了,我非常喜歡身邊的朋友叫我這個名字。
談“不倒翁”演出
看到游客的笑臉,是最大的鼓勵
新京報:“不倒翁”的演出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馮佳晨:大唐不夜城的演出實際上一直都在有更新,比如之前的“再回長安”、花車巡游等。在2019年7月份的時候,街區正式開始推出“不倒翁”的演出,開始從幾百個人中篩選演員,最后我們幾位演員有幸入選,便開始了“不倒翁”的演出。
最開始的時候,“不倒翁”演出頻率沒有現在這么頻繁,每天只有在花車巡演之后,我們才會安排兩場“不倒翁”的演出。但后來,這個演出越來越受游客的歡迎,我們就加大了演出頻率,每天都會有好幾場。
起初剛接觸“不倒翁”演出的時候,我們作為演員還覺得挺新奇的,因為這個演出跟街區上其他的行為藝術不同,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我們需要跟游客有很多的互動,這讓我們覺得很新鮮。
新京報:談到互動,有很多游客評價你互動的方式“很用心”,為什么這么說?
馮佳晨:我們在跟游客互動的時候,不能每個游客都用同樣的方式,要提前觀察他們的反應,再選擇恰當的互動方式。
比如,前面有個小朋友的話,因為個子可能比較矮,我就需要搖得幅度大一些,去跟他打招呼,或者給他一塊糖果,小朋友就會特別開心;如果現場有好幾個小朋友的話,我就盡可能都要去互動,以免有的小朋友覺得“為什么跟那個小朋友打招呼了,沒跟我打招呼。”
如果對面是一個“小姐姐”(女士)的話,我就特別愿意去伸手跟她牽下手,因為我知道有的游客可能是從大老遠趕來的,我希望盡可能滿足她們的期待;如果碰到“小哥哥”(男士)的話,我一般會去遞一下扇子,甚至有的時候自己會故意調皮一下,“逗”他一下,偏偏不跟他互動,但游客也會非常開心。
能看到大家的笑臉,對我們演員來說就是一種最大的鼓勵了。
新京報:表演中最困難的事是什么?是怎么克服的?
馮佳晨:其實我是那種“打不死的小強”,有啥事兒熬一下就過去了。如果非要說困難的事,對我們室外表演的演員來說,應該就是冬季和夏季。
夏天溫度特別高的時候,我們表演得都快中暑了;再就是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比如現在,演出服相對較薄,我們為了“抵御嚴寒”,就貼了很多“暖貼”在里面。其實面對極端天氣的考驗,是每一個演員都要面對的困難,所以我覺得我們團隊都特別棒,經歷了一整個春夏秋冬的考驗,都“熬”過來了。
談“一個人帶火一座城”
我只是一張小名片、一個小螺絲釘
新京報:起初有想過自己會這么“火”嗎?這對你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馮佳晨:之前真沒想到“不倒翁”這個演出這么受游客歡迎。但我覺得,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們就是希望通過表演讓更多人去關注,讓大家通過表演看到我們表演的內容,然后借此去傳播傳統文化。
現在表演強度比以前大很多,但是自己也適應了。此外,我們現在還會做一些宣傳的工作,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去關注我們的表演。
新京報:有人評價,你的“不倒翁”演出是在用創新的方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你如何看待?
馮佳晨:其實弘揚傳統文化這一方面,不僅是我、也是“不倒翁”演出的核心目的,我們整個大唐不夜城街區都在努力用各種方式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街區上的很多表演,都是將古代的文化元素和現代潮流相融合,吸引游客的關注,游客在看表演的同時,就會去關注演出背后的一些故事、一些文化。
新京報:有媒體評價,你“一個人帶火了一座城市”,對此如何回應?
馮佳晨:有點“言過其實”了。其實我只是一個最普通的演員,只是整個演出團隊的一分子。我們演員,只是宣傳西安文化的一張小名片、一個小螺絲釘,每一位演員、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在為此做出大量的努力。
我們整個演出,包括整條街都是在西安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我們都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為城市而服務,是西安這座城市孕育了這些文化、孕育了我們。
新京報:對于自己今后的演出,有什么樣的計劃和打算?
馮佳晨:今后團隊可能會探索更多的演出方式,為游客呈現出更多精彩的演出。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