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老匯音樂劇《六個皇后》演出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百老匯日前宣布將停業至4月12日,為期一個月的演出直接取消,損失高達數千萬美元,并將導致許多演職人員失業。百老匯聯盟面對疫情的消極應對措施,以及倫敦西區大多數劇場繼續營業的決定還遭到了諸多批評。
除“9·11”事件外,百老匯多年來從未經歷過如此巨大的打擊。關于是否應該停業,此前百老匯內部就爭議不斷。制作人普遍不愿意取消演出是出于經濟考慮。百老匯上一演出季總收入突破18億美元,而上周的平均演出票價超過100美元。“只要紐約的商業還在運營,它跳動的心臟就依然是百老匯的舞臺。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能以負擔得起的價格觀演。”制作人斯科特·魯丁表示。《殺死一只知更鳥》《西區故事》《摩門經》《雷曼兄弟三部曲》等最高票價200美元的演出,甚至以剩余票統一50美元出售的價格“大跳水”吸引觀眾。
與此同時,百老匯觀眾平均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日場的觀眾大多都已是“白發族”,每場演出又有上千人聚集在密閉空間內,使劇場很容易成為傳染重災區。劇作家杰里米·哈里斯批評,保持最成功的商業劇場和制作商地位多年,百老匯不應該在疫情中無所作為。其盡量推遲停演的決定,也被視為“出賣了核心觀眾群”和“短視”。但制作人和演藝巨頭們仍然試圖掩蓋危機、拖延時間以減輕財務損失。直到紐約州州長宣布,百老匯的劇場繼續運營的條件是將觀眾人數維持在正常水平的50%,百老匯聯盟才無奈宣布歇業。
春季是百老匯傳統最繁忙的演出檔期之一,不少新演出都會趕在4月下旬托尼獎截止日期之前開張。停業后,包括一部講述戴安娜王妃生平的音樂劇、馬丁·麥克唐納撰寫的黑色喜劇《劊子手》、崔西·萊茨的新劇《分鐘》,都陷入了前途未卜。假設百老匯能在4月中旬恢復演出,托尼獎的報名和頒獎時間都可能需要重新調整。
而倫敦西區還在苦苦掙扎。隨著法國、丹麥、奧地利將室內聚會的人數限制在100人以內,歐洲大陸的劇場一間間關閉,英國政府卻遲遲沒有動作。曼徹斯特歌劇院的改編版音樂劇《回到未來》剛剛舉行盛大的首演,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麥克白》上周六的演出票也全部售罄。倫敦劇院協會發表聲明稱,英國官方鼓勵劇院照常營業,西區所有劇目將照常演出。觀眾即使擔憂新冠肺炎疫情,也無法以此為理由進行退款退票。
不過,也有少數演出和劇場作出了負責的決定。韋伯最新創作的音樂劇《灰姑娘》、倫敦大劇院備受期待的新作《房間》(Room)宣布推遲,倫敦大劇院還將這一季剩余的演出全部取消。倫敦大劇院表示,停業是正確的,同時也會讓劇場面臨“最艱難”的情況,并呼吁觀眾將退票款項直接捐給劇院。
很多人一直擔心劇院是否會在未來消失,百老匯近年卻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上個演出季觀眾人數增長9.5%,達到近1500萬人次。但疫情可能會改變這一趨勢,百老匯深受旅游業影響,2018至2019演出季的1480萬名觀眾中,游客占65%,其中46%來自美國其他城市,19%來自其他國家。隨著游客減少出行,其歷時最長的演出劇目《歌劇魅影》都將會面臨“下線”的可能。
此外,百老匯的制作機構和演藝人員的財務狀況較脆弱,美國演員權益協會主席凱特·希德爾已發表聲明,呼吁美國政府為演藝工作者提供援助。有媒體倡議,創作者們可學習莎士比亞“在鼠疫襲擊倫敦時,以《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等詩歌創作磨練技巧,等待劇院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