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旅題材影視作品是我國銀幕和熒屏上極為重要的一支。在這些數量眾多的作品中,優秀的演員通過成功塑造不同的角色,呈現出不同年代下共和國的軍人形象。他們不僅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軍旅文化,更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富有生命力的軍人形象,固然與軍旅劇本身的創作和指導,乃至整個時代所盛行的文化氛圍與價值選擇密切相關,也與演員本人的成功塑造分不開。因此,演員的表演對于軍人形象的塑造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表演潛能,盡可能地與作品中著力刻畫的軍人形象找到更多的契合點,還要充分體會到表現對象的獨特之處,將軍人角色演繹得生動形象而又真實可感。這種表演風格兼具日常化與戲劇化的雙重特質,同時對專業性具有較高要求。演員的臺詞、表情、動作等既要符合特定身份對形象的自我規約,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吃苦耐勞、團結奮進、英勇奮戰和不辱使命等優良品質,進而彰顯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形象;又要還原軍人作為普通人的一面,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帶給觀眾自然親切的感受。
正是基于演員的生動演繹,軍旅影視劇中的軍人形象在不同年代里呈現出豐富多元的形態:早期軍旅劇主要凸顯戰爭年代下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其軍人形象突出表現為人民軍隊的英勇善戰;后來的軍旅劇題材日益多樣,既有反映和平年代軍人如何保家衛國,也展現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面貌。這些性格鮮明的軍人形象直接得益于技藝精湛又氣質鮮明的優秀演員的不斷塑造,他們中更是不乏憑借軍旅影視劇的經典角色而深入人心者。
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更能激起普通人的情感和認同
張譯是近年來廣受好評的青年演員,他的走紅很大程度是因為塑造了軍旅劇中的經典角色。張譯曾出演了大量優秀經典的軍旅題材作品,如《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兵團歲月》《好家伙》《紅海行動》等。
張譯從外在形象上看可能并不是最酷的,甚至也不符合軍旅劇一度推崇的硬漢形象,但反過來說,這恰恰順應了近年來軍旅劇中軍人被塑造成平民英雄的趨向。張譯更適合塑造作為普通人的軍人形象,仿佛就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親朋好友,沒有絲毫的違和感。他的表演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
2006年熱播的《士兵突擊》是軍旅劇在新世紀的重要作品。劇中的軍人形象已經褪去了傳奇色彩,展現他們樸實無華中的真實動人。觀眾在為農家子弟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所鼓舞的同時,并沒有忘記對許三多的成長產生過重要影響的班長史今。張譯飾演的史今不僅一手教出了許三多,更成為引領許三多成長的精神導師。張譯把一名班長對士兵的那種細心、耐心和信心全部用表情動作展現出來。觀眾從他的眼神里看到了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也從他憨厚的笑容中體會到他發自內心的喜悅。
在劇中,史今退伍的那場戲無疑是全劇的動情點。張譯完全把史今對戰友和部隊的不舍表現得感人肺腑,觀眾會被他的表演打動而淚流滿面。張譯的表演是有感染力的,他把自我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之中,而沒有留下過多表演的痕跡,令觀眾完全沉浸到人物和劇情之中,久久不能出戲。張譯在劇中用他的表演塑造了一個最圈粉的角色。畢竟,在一個講求效率和成績的環境中,那種看似毫無理由的、更有人情味的關懷顯然更能激起普通人的情感和認同。
自帶勇武威嚴的氣質與軍旅劇崇尚的軍人形象完全契合
張豐毅曾出演過大量的軍旅題材影視劇,一度以堅毅硬朗的軍人形象廣為人知。張豐毅的外形高大、體格健壯,自帶勇武威嚴的氣質,這與軍旅劇中著力塑造的軍人形象完全契合。1990年,張豐毅憑借電影《龍年警官》中的男主角傅冬,獲得第三屆中國電影表演協會優秀男演員獎,并由此為人所識。張豐毅飾演的傅冬是一名熱愛警察工作的刑警隊長,因為忙于工作而導致妻子的不滿,引發了情感上的糾葛。張豐毅將傅冬始終盡力承擔起工作與家庭雙重責任的處境與心態表現得細致入微:既表現了傅冬在工作中的出色能力,也突出了他想盡可能地承擔起家庭責任時的兩難境地。
從技巧上說,張豐毅是屬于那種基本功相當扎實的演員,能夠駕馭多種題材類型的作品。在《龍年警官》中,張豐毅并不特意表現出自己在動作形體上的優勢,而是以一種相對“克制”和“收斂”的方式呈現內心的情感變化。張豐毅的表演恰恰是將形體動作與內心活動,盡可能地通過表情神態的變化傳遞給觀眾,這使得他的表演生動細膩而又韻味十足。這種表演風格極好地處理了傅冬遭遇感情問題時表現出的節制和隱忍。無論是面對仲小妹的大膽表白,還是楊阿玲的屢屢暗示,他都生動地演出了那種既不愿傷害對方,更不愿背棄妻子的內心堅守。張豐毅憑借他自然的演技,不僅塑造了一個外表豪爽、內心細膩、感情真誠的立體化的人物形象,也令觀眾對這個角色產生由衷地敬佩和感動。
《龍年警官》之后的張豐毅還出演了不少軍旅劇,更是憑借《和平年代》和《歷史的天空》兩度獲得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還帶火了吳越和殷桃兩位女演員。張豐毅的出色表演源于他扎實的基本功、深入生活的實踐,以及嚴謹踏實的態度。他堅信表演是一種塑造人的藝術,能夠將自身的演技發揮到極致,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成功演繹了不少經典的軍人形象,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
靈動的眼神無時不在牽動著觀眾的心,使得觀眾的情緒被演員充分調動起來
新生代觀眾對于吳越的深刻印象,大多來自她在《我的前半生》中扮演的凌玲。但實際上,吳越還有一部更加經典的熒屏作品,那就是1996年的《和平年代》。《和平年代》中的主角雖然是張豐毅飾演的秦子雄,但在當時也捧紅了年輕的女演員吳越。她憑借聞璐一角獲得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配角。吳越在劇中扮演的聞璐是一名軍旅記者,也是軍區首長的女兒,更深愛著秦子雄。她的性格直爽活潑、聰明伶俐,渴望愛情但也不會迷失自我。吳越很好地塑造了這個人物:豐富立體的軍旅女記者。
吳越的身材苗條、面容清秀、聲音悅耳,眼睛有神,顯得靈氣十足。她靈動的眼神無時不在牽動著觀眾的心,這使得觀眾的情緒被演員充分調動起來。《和平年代》正面描寫了新時期部隊從革命戰爭到經濟社會建設的轉移,固然凸顯了大隊長秦子雄的英勇事跡,而他和聞璐的感情卻更受到大多數觀眾的矚目。毫無疑問,聞璐深愛著秦子雄,希望他能做出更大的事業,但秦子雄在關鍵問題上的想法卻和聞璐截然不同。吳越把聞璐面對秦子雄的那種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極好地展現了出來。吳越的表演收放自如,富有張力,既演出了聞璐面對愛情初戀的甜蜜,也演出了她堅持自我的那種篤定和決心。
吳越的表演屬于那種充分融入生活的體驗派——仿佛不是演員在表演角色,而是角色帶著演員在表演。她近年來出演的影視劇《我的前半生》《少年的你》《大明風華》《精英律師》《清平樂》等也都頗受好評。
他自帶軍人的勇猛威嚴,又演出了硬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一股子“軸”勁
張涵予一直以來都以硬漢形象示人,他在軍旅劇中扮演的都是堅決執行任務、誓死保衛國家的鐵骨錚錚的硬漢軍人,這也符合他自身的外在形象。張涵予的外形硬朗、體格健壯、面目棱角分明、聲音洪亮粗獷,自帶軍人的勇猛威嚴,又有一股子“軸”勁,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
張涵予在電影《集結號》中飾演的谷子地就是這樣的角色。谷子地為淮海戰役中壯烈犧牲的47名戰友尋找遺體并爭取名譽,雖歷經艱險但百折不撓,最終得以實現。張涵予的表演融合了真實性與戲劇性的雙重風格:他幾乎還原了戰場上被敵人圍困但依然奮戰到底的堅毅頑強,也戲劇性地將找尋戰友與自我身份的情結上升到偏執的程度。張涵予演出了軍人服從命令的英雄本色,更演出了軍人是有情有義的血性男兒。這種人物性格的豐富性使得他在電影中的表演富有張力,也更容易引發觀眾的認同。這也是這部主旋律電影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張涵予憑借《集結號》包攬了百花獎、華表獎、金雞獎等多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應該說,《集結號》不僅塑造了谷子地這個經典角色,也塑造了張涵予的硬漢形象。近年,他在《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中國機長》等電影中的角色也都基本延續此種形象,但也在嘗試著新的可能和突破。從技巧上看,張涵予擅于通過微表情、肢體語言等手法塑造人物與展現情節。他無聲語言和肢體動作的使用巧妙地傳達出此時此刻的心態,這些都使他的表演細膩深刻、富有韻味,也更有表現力。
清秀之中透著一股凜冽和英氣,將女性與軍人的雙重身份融于一身
萬茜在最近大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憑借超高人氣再度引爆話題。實際上,萬茜早在此前就已經因出色的演技、敬業的精神和相對低調的處事原則被業內人士看好。她在軍旅劇《特種兵之火鳳凰》中的出場僅有十幾分鐘,但卻留給觀眾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舉著蒲公英微笑的姿態更是讓觀眾念念不忘。她飾演的代號為紫羅蘭的臥底偵察員安然在一次行動中壯烈犧牲,是一個悲壯的人物,但萬茜的表演不是為了煽情,反而演出了女性軍人特有的英氣。
萬茜的額頭飽滿、鼻梁高挺、側臉線條流暢,清秀的面龐中透著一股凜冽和英氣。在《特種兵之火鳳凰》的開場,萬茜就把安然的那種靈動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但隨后,觀眾就見到了安然在執行任務時表現出的堅決果斷和英武豪氣。萬茜用她多層次的表演展現了一名女軍人在生活與工作中的不同面向,將女性與軍人的雙重身份融于一身,這也符合近年軍旅劇中軍人形象的平民化、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特點。當然,人性化并不會有損于軍人形象所必備的崇高感。相反,萬茜完全演出了軍人為完成任務而光榮犧牲的神圣性和崇高感。萬茜的表演極具張力與感染力,留給觀眾的印象深刻。她是目前少有的“低調的實力派”,雖然沒有大紅大紫,但口碑極佳,堪稱娛樂圈中的一股清流。
她把愛詮釋得真摯濃烈而又節制隱忍,演出了女性軍人特有的英姿颯爽
殷桃早年曾在話劇中扮演軍人角色,但真正引人注目的則是2004年出演的革命歷史劇《歷史的天空》。盡管電視劇主要圍繞張豐毅飾演的姜大牙的軍人經歷展開,但殷桃扮演的東方聞英無疑在他的軍旅生涯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在東方聞英的感召下,姜大牙才徹底改變了過去桀驁不馴的土匪習氣,逐漸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軍隊干部。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不是因為見到了東方聞英,姜大牙的一生很可能會被改寫。
殷桃在劇中的表演單純而純粹、青春感十足,演出了女性軍人特有的英姿颯爽,這使她在眾多男性中顯得尤其突出。殷桃在劇中扮演的政委東方聞英與姜大牙并肩作戰,從最初對姜大牙的反感慢慢發展為感情上的喜歡。只可惜,戰爭年代的愛情是奢侈的,這對軍人來說尤其如此。殷桃把東方聞英對姜大牙的愛詮釋得真摯濃烈而又節制隱忍。在東方聞英和姜大牙道別的戲中,殷桃的臉頰緋紅、滿眼含情,呼吸聲可聞。她傳神的面目表情勝過千言萬語,完全把她對愛人的情感展現得濃烈而又節制。然而,當觀眾緊接著就看到她在戰場上壯烈犧牲時,這個悲劇性的人物立刻帶給觀眾那種悲壯、惋惜的心情,令人潸然淚下。殷桃表演的功力由此可見,盡管此時的她只有24歲,也沒有太多的表演經驗。
此后不久,殷桃在《幸福像花兒一樣》《垂直打擊》等軍旅劇中再次和導演高希希合作,出演軍人角色,同時也沒有重復自己,從而塑造了多個不同性格氣質的軍人形象。
年輕將領的青春義氣與青年偶像的成長,他們要敢于突破自我
2017年,《建軍大業》的上映是主旋律電影乃至整個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該片幾乎把當時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青春偶像一網打盡,他們不計報酬地出演主旋律電影,飾演歷史上的青年革命家。這在以往是無法想象的。
年輕演員歐豪飾演的葉挺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也是電影著力刻畫的角色。歐豪當時的年齡只有25歲,比領導南昌起義時的葉挺還要小五歲,充分展現了年輕將領的青春朝氣。他演出了葉挺同仇敵愾的義氣和揮斥方遒的魄力。剛一出場,他說的那句“老蔣屠殺我們,汪精衛也要湊熱鬧,那就打”,這句臺詞就立刻展現了葉挺嫉惡如仇的性情。歐豪飾演了葉挺全面領導南昌起義的前前后后——從戰前的動員準備,到起義當晚的慘烈局面,再到率軍南下,表現了我黨早期領導人創建人民軍隊的艱難歷程和光輝業績。
不過,歐豪的表演整體上稍顯稚嫩,缺少了些許軍人的氣派,表情神態、臺詞動作還不十分到位。這從側面反映了年輕演員出演主旋律影視劇所面臨的挑戰。這些年輕演員不僅要發揮出形象的優勢,也要在表演中將自我充分融入到作品之中,避免 “失真”。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敢于突破自我,甚至將自我的痕跡降到最低,從而更加貼近角色和作品的表現內容。這也是青春偶像轉型為優秀演員的關鍵一步。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