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后”,冰川融化、海洋將陸地分成無數個小島,女孩安在島嶼之間流浪,歷經“風之島”“雨之島”“沙之島”,到達她希冀的家園“云之島”……央華戲劇新作、音樂戲劇《流浪之歌》8月22日-23日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開啟,安娜和她的朋友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將本色出演。
提起安娜,很多人會習慣性地想到劉燁。其實,安娜伊思·馬田本人,從2001年就從法國來到北京留學,離開劉燁的名字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此次上演的《流浪之歌》就是她精彩人生的一段旁白。
早在剛剛來北京的時候,她就成為小河、萬曉利的粉絲。那時他們還在河酒吧演出,安娜會給他們拍照,后來大家熟了起來,還會在演出結束后叫她登臺唱歌,“我也有登臺唱歌的欲望,但是一直不敢,就是在他們的邀請和幫助下我才敢上臺。”安娜覺得如今自己能夠登上保利劇院的舞臺演出,還要感謝當年的老友鼓勵她登上酒吧的舞臺。
時間如梭,當年的老友現在都已是知名音樂人,作為粉絲和朋友的安娜也特別有成就感。這些朋友之間曾有約定,等他們都老的時候就一起組個樂隊。兩年前,安娜舉辦了個人攝影展,看到鏡頭里昔日的自己,小河特別激動,就想把那個“老年計劃”提前。“我們都想著一定要做個事情,如果不完成這個愿望,我感覺自己就不行!”安娜說,有一次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一個朋友,朋友鼓勵她可以在自己的生日和朋友們一起做個演出。說干就干,幾個老友成立了“河樂隊”,然后直播了他們的演出。當時在線看直播的觀眾有八百萬人,后來這場演出還出了專輯,也賣得很好。大家就此約定,以后每年都要唱一次,一直唱到99歲。
而今年,他們就選擇了做一部音樂戲劇,在舞臺上用故事串聯起歌曲。“流浪”的主題是安娜定的,“流浪是我們幾個人共同的特點,我從法國來到北京找一個家,他們從中國的各地來到北京,尋找自己夢想的舞臺,我們都在流浪中尋找。”
安娜是這部戲的主演和制作人,導演則選擇了央華戲劇的演員閆楠,“他是最熟悉這些歌手和他們作品的戲劇人,他本身又很有才華。”安娜相信閆楠是懂他們的那個人,后者也不負所托編撰出了大家都很喜歡的故事,將15首歌串聯在一個故事里。
前兩年演出《猶太城》的經驗讓安娜愛上了舞臺,而這一次她身兼制作人和主演,不僅要演好戲,還要拍照片做海報制作邀請函,剪輯影像資料,壓力更大也更緊張。因為沒有時間,只能在送兒子諾一去學習語文課的路上接受電話采訪。幸好,劉燁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告訴她最重要的是把臺詞背熟,才能在舞臺上更自由。“《猶太城》的時候我因為不會表演,表演反倒比較自然,現在則有點太像表演了,又沒有足夠的技巧,這很危險!我現在明白了,表演其實是不表演,需要的是真實,只是找回真實對我特別難。”從《猶太城》到《流浪之歌》,原本不敢登上舞臺的安娜,如今將演員和制作人作為自己的職業,對于表演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不過,她依然認為自己不可能和劉燁同臺演出,“我們倆差異太大他會受不了,他的表演那么專業,肯定又想保護我,會很難受的,我早已放棄了這個小小的愿望。”
安娜說,不僅是在舞臺上,在共同生活的11年中,劉燁也對自己影響很大。“他讓我理解和融入中國文化,這是巨大的變化!”安娜說她很喜歡中國文化,如果可以加入中國國籍,她早就加入了,正因如此她沒有讓諾一上國際學校,希望他能好好學習漢語,“不要像我一樣是個老外。”記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