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可辛監制,許宏宇執導的《一點就到家》于10月4日上映,影片講述三個分別懷揣電商夢、快遞夢和咖啡夢的年輕人相遇在云南千年古寨,他們通過各自的優勢聯合創業,開啟了一段既瘋狂又純粹的鄉村創業夢想之旅。新京報獨家專訪導演許宏宇、主演劉昊然和彭昱暢,解讀這部電影妙趣橫生的幕后故事。
拍攝
前期云籌備、云討論、云選角
《一點就到家》于2019年年底開始籌備,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部電影的創作方式只能采用非常規的“云籌備”:劇本“云討論”,演員“云選角”,這些都讓導演許宏宇感到與之前傳統方式創作的不一樣。“以前都是當面見,籌備勘景采風會議基本都是面對面,能看到一些實際的東西,但這次全部變為了線上交流溝通,能看到的感覺不一樣。”許宏宇感嘆,這次的籌備方式不同,在特殊情況下開始的緊張拍攝讓人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自己還算是很幸運的導演,不僅有經驗豐富的團隊和很有戲感的演員,就連片中的“千年古寨”也在云籌備期間耗時一個多月后就選定,當真的來到這個拍攝地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然和村落賦予生活的樂觀和使命感。
對于幾個主演來說,拍攝《一點就到家》的過程就是一段愉快的經歷,飾演魏晉北的劉昊然說,整個過程就是歡快,盡管時間緊張,有時下雨還會休息,他們和戲里的角色一樣熱血地沖到云南,過上一段與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每天也跟戲中角色一樣擼串、爬樹、喝啤酒。
《一點就到家》
《中國合伙人》
創作
片場沒有完整劇本
片中三個青年合伙人都有著各自的身份背景,劉昊然飾演的商務人士魏晉北通過扎根農村找到奮斗創業的真諦;彭昱暢飾演的快遞員彭秀兵寄情于創立鄉村快遞業務,希望用這個新的生活方式給家鄉帶來改變;尹昉飾演的理想主義者李紹群在家鄉執著地種著他心目中的理想咖啡。
但讓演員吃驚的事情莫過于在拍攝現場并不存在完整的劇本,甚至他們說“沒有劇本”。劉昊然表示,因為剪輯出身的許宏宇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就是他會讓大家充滿表演自信,他會讓我們很放心很自然地去展現,因為沒有明確的腳本,我們在片場會隨便演一大堆素材,比如說一場戲給十種演法,他在后期剪輯過程中會很敏感地知道什么表演方式是大家喜歡的,什么是重要的,最后呈現出來就是很好的效果。彭昱暢回憶,之前沒看到劇本,知道要在這么緊張的情況下拍這部戲非常驚訝,在拍攝過程中就把自己完全交給許宏宇。
在無錫拍地鐵戲的時候遇到劉偉強導演前來探班,許宏宇告訴劉偉強自己的戲32天拍完,劉偉強笑說自己最快的戲,就像《古惑仔》只拍了7天,讓許宏宇不禁一笑閉嘴,像這樣的迅速拍法,他說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觸:“真實的劇本是沒有完整的,但我們很清楚要表達的是什么。很多細節也都是編劇團隊創作過程中編的。其實劇作能夠成功的原因在于編劇團隊對這三個人物的背景設置做得非常扎實,讓主創團隊可以根據這些人物性格進行瘋狂自由地創作,這樣反而能夠打開創作思維,讓演員間產生更多火花。”
【答疑解惑】
許多觀眾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為何一部青春勵志影片中沒有愛情線?片中的一些搞笑梗是在致敬《中國合伙人》嗎?為什么片名的英文是COFFEE OR TEA(咖啡還是茶)……新京報請導演和主演為觀眾解惑。
刪去的愛情戲何在?
有望“線上”演
影片講述的是三個熱血青年在云南黃路村改變家鄉創業的故事,很多觀眾都有一個疑問:他們在創業三年期間為何沒有愛情戲?導演許宏宇表示片中其實有一條愛情線,就是同村的彭秀兵(彭昱暢飾)與李紹群(尹昉飾)口中曾提到的村花“王賽芬”,但最終還是在正片中剪掉了這場愛情戲,他會在上映后將這條愛情線的故事在線上揭秘。至于村花究竟是誰,有調侃稱“劉昊然穿上女裝應該就是村花了。”尹昉也打趣說村花這個角色已經被劉昊然飾演的魏晉北取代了。
哪場戲拍得最有氣場?
譚卓出場
片中譚卓飾演的銷售經理美麗大方,卻又盛氣凌人,她與創業三人組簽約爭執的戲長達九分鐘,不禁令觀眾對這一角色愛恨交加。許宏宇表示這也是全片拍得最久的一場戲,整整拍了一天,“這場戲經過了不少溝通與排演,因為這段戲的情緒是分層次的,最開始因為她開出的高價大家感到興奮,但后來因為譚卓的不屑話語又導致了雙方分歧,最終再回歸三個人本身存在的想法差異,要讓每個人的情緒都達到相遇的頂峰,在情緒點的釋放和打磨上需要不斷地嘗試。”
為何英文片名叫《COFFEE OR TEA》?
有講究
《一點就到家》的英文片名是《COFFEE OR TEA》,這是許宏宇堅持要改的英文片名,許宏宇說:“這是第一次我聽編劇張冀講完這個故事我對這個項目的理解,這個英文片名也能給予我們多一個創作空間,Tea代表著傳統中國文化,Coffee代表著年輕人對新鮮感的感受,讓大家選擇傳統或是現代、中方或者西方,或是最后去尋找共存,咖啡和茶都出于一個土壤,展現我們既能做茶也能做咖啡的包容態度。”
是在向《中國合伙人》致敬嗎?
時代不同,夢想在變
本片的監制是陳可辛,加上三兄弟土洋結合創業的故事主線,這些元素也許令很多觀眾想起陳可辛2013年執導的《中國合伙人》,而《一點就到家》中也有不少情節梗在與這部影片遙相呼應:例如譚卓打電話請求老板是否可以開價到600萬,老板名字是Peter,而這正好是陳可辛的英文名。劉昊然與小朋友們說英語也多多少少有些“致敬”。有觀眾在會心一笑時難免也會有“是否有刻意致敬之嫌”疑問。許宏宇表示這里面雖然會有一些相似的情節梗,但《一點就到家》和《中國合伙人》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國合伙人》是那個年代大家對于夢想的定義,那時候的夢想是要走出去的,而時至今日可能你的夢想是在于對整個周遭環境的改變,《一點就到家》更像是一個關于夢想的勵志電影,創業是要回歸并反哺鄉土的,其實華語電影很少有過這樣的類型,更多像是創業青年在成長的故事。
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