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13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金鷹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辦。本次金鷹論壇以“新時代 新視界 新力量”為主題,聚焦融媒體時代中國電視行業的轉型與發展新趨勢。
論壇分為主題演講與圓桌對話兩個板塊,其中圓桌對話板塊,匯集了來自傳統電視媒體、新媒體平臺、影視制作機構以及融媒體行業代表、業界知名專家學者、一線主創人員等各行業電視精英,大家針對中國電視的現狀與未來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討論。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主任,著名編劇、制片人梁振華也出席了圓桌對話。梁振華曾歷任《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澳門人家》《怪你過分美麗》《熱血同行》等多部影視作品的總編劇、總制片人;主創作品多次獲得“華表獎”“金鷹獎”“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此次他針對《以藝戰疫,風雨同舟,電視界凝心聚力助抗疫》《守正出新,逆風而上,加強電視劇精品創作》兩個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為業內學者、編劇,梁振華曾參與了抗疫劇《在一起》的創作,而由他創作的第一單元故事《生命的拐點》可謂為全劇驚艷開篇,不僅創下了不俗的收視率,也為作品口碑持續走高打下了良好基礎。該劇播出第二天豆瓣即開分8.5分,諸多網友評價“很寫實”“第一個故事就把我帶回了八個月前的春節”“這才是中國電視劇該有的樣子”。
此次在《以藝戰疫,風雨同舟,電視界凝心聚力助抗疫》主題對話中,他也向大家介紹與分享了這次獨特又難忘的創作經歷。從3月份接到邀請開啟創作,到6月份開機、9月份播出,《在一起》的創作模式是緊鑼密鼓的“戰團式”,數名編劇和導演組成團隊分組創作,半個月一次匯報、一個階梯式邁進。對于這種獨特的創作模式,梁振華認為它會對今后電視劇創作的體力、規模、敘事方式帶來新的啟示。而在具體的創作細節上,他表示抗疫劇的本質還是藝術敘實,創作者需要在時效性和藝術性之間找到一個真實而平衡的點。
現場,梁振華向大家披露了不少創作細節和心得。這種戰團式的創作模式十分考驗團隊的執行力,編劇團隊盡全力搜集海量資料,并和紀錄片團隊深度聯動,同時還必須深入現場。在他創作的《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單元里,梁振華就與故事主角張定宇院長每天保持溝通,以最直接的方式深入一線,力求創作的真實性。梁振華認為,創作者一定要盡可能以藝術的手法表現真實,比如劇中張院長因為漸凍癥無法乘電梯、在走樓梯的時候腳忽然邁不動的情節,就算得上一個典型例證。
在接下來的《守正出新,逆風而上,加強電視劇精品創作》主題對話中,針對當下市場環境變化、IP大熱、原創與IP的關系等內容,梁振華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IP可以算作流量變現+網審趣味兩者的融合,這也導致平臺會站在流量變現的基礎上更多鼓勵IP作品。但作為一個原創編劇,他感到當下市場中原創作品受到了嚴重的擠壓。
梁振華作為業內馳騁多年的金牌編劇,對于原創的重視極高,不只他創作的《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拿下了業內外贊譽,在之前,由他擔任總制片人的電視劇《怪你過分美麗》也被奉為國內職場劇的標桿,豆瓣評分穩居8.0以上。而這部作品也是經過了匠心改編,在原作的基礎上重構劇情,加入大量的原創內容,贏得了觀眾口碑。在剛剛落幕的金鷹獎上,演員任達華憑借《澳門人家》中梁鼎文一角,摘得了最佳男主角桂冠,而這部劇正是由梁振華擔任總編劇的原創作品,其人物塑造與劇本質量一直頗受認可。
所以針對當下市場原創的尷尬處境,梁振華認為要改善問題需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是所有的原創編劇,要確保自己作品的質量,以優秀的作品交給市場檢驗以證明原創的價值;二是作為平臺,也應該適當給予原創鼓勵與空間。最后,梁振華對影視劇原創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表示原創和IP本身是不沖突的,但當下市場卻把兩者天然對立,他希望創作同仁和市場都能看到原創的價值,并且呼吁大家尊重原創。
本次金鷹論壇堅守“新時代 新視界 新力量”的主題,為行業的發展把脈,為電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方向,同時也探討了電視界應對新冠疫情的時代課題。在此框架下,梁振華對于抗疫劇創作的總結與思考,以及對于原創與IP未來的走向的倡議,對行業有著積極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