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吳磊、侯明昊領銜主演的青春勵志年代劇《啟航:當風起時》登陸騰訊視頻全網獨播。該劇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我國IT產業的起步之旅。該劇開播后口碑不俗,對年代細節的還原度極高。
《啟航:當風起時》的導演劉暢曾執導過《最好的我們》《獨家記憶》《棋魂》等大熱網劇,創作風格新銳細膩,且尤其擅長拍“回憶殺”。無限循環的《瀟灑走一回》、正在修建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錄像廳淘碟的年輕人、睡在綠皮車座位下的打工人……毫無疑問,劉暢再次努力還原了一個時代、一群人。
A、創業夢:參考了大量中關村的創業史
《啟航:當風起時》講的是上世紀90年代創業先驅的故事:燕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的兩個“愣頭青”蕭闖(吳磊飾)和裴慶華(侯明昊飾)從偷做漢卡入行,之后被研究所主任譚啟章(王新軍飾)選中,躋身電腦銷售大潮。以兩人為首的一眾團隊成員,搭上改革開放東風,從代理國外電腦做起,向自主研發過渡,從“草根IT男”蛻變成一代“商業王者”。
在創作劇本時,編劇卓越泡沫參考了大量中關村的創業史資料,將真實創業故事雜糅到角色身上:“那個年代的創業先驅大多是兩種性格的——一種是敢為人先,就像蕭闖這樣;另一種是甘為人后,但是后者爭先,就像裴慶華這樣。”劇中,蕭闖是個敢拼敢闖、機靈跳脫的“中二”少年。他最先帶領小伙伴做漢卡生意,獲取銷售經驗。蕭闖是領袖型創業者,渴望成功,不懼怕失敗;裴慶華則是溫吞內斂、勤奮務實的科研學霸。他可以為了完成銷售55臺電腦的任務,當著客戶面灌下55杯酒,也可以為了完成銷售大型機的任務,徹夜鉆研機器數據找競品漏洞。裴慶華是實干型創業者,他相信規則,也相信依靠專業技能就能辦成事。
上世紀90年代初,正是中國IT產業飛速發展時期,民用、商用領域對計算機的巨大需求,推動了計算機相關科研、商業單位的崛起。《啟航:當風起時》通過蕭闖、裴慶華一行人的創業故事,反映了這一時期真實的行業及市場面貌:蕭闖為售賣電腦,在上海一家酒店舉辦曾風靡一時的展銷會;裴慶華則在當時電腦公司林立的廣州“掃街”,挨家挨戶搞推銷。
值得一提的是,在蕭闖、裴慶華的創業路上,還有謝航、譚媛、許洋、滿歡聲、徐一婉等性格各異的年輕人與之相伴,他們身上聚合了上世紀90年代年輕人的最大特點——敢想敢干。其中,女性群像的刻畫格外出彩,謝航、譚媛面對事業一往無前,面對感情也異常堅定、勇敢。聯合導演馬一鳴表示,希望通過該劇呈現女性的力量感,展現女性面對挫折的精神力:“不同性格的女性經歷各自的困難,她們不是柔弱、單薄的,她們很堅韌。困難沒有擊垮她們,反而能讓她們更好地成長。”
B、懷舊夢:時代流行元素貫穿角色成長
《啟航:當風起時》用大量時代流行元素,貫穿了角色的成長。劇中不僅出現了《英雄本色》、大哥大、電腦箱、錄像廳、喇叭褲等上世紀90年代的“時代印跡”,而且,人頭攢動的北京火車站、正在修建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州街頭賣盜版磁帶的地攤等城市風貌也一覽無余。此外,上世紀90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也數度出現在劇中,例如: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不斷以背景音、配樂形式播出;流行金曲《巴比倫河》磁帶也成為貫穿裴慶華與譚媛愛情的重要線索。毫無疑問,從上世紀90年代一路成長至今的觀眾,看了這部劇,免不了要感嘆一句:“爺青回!”
上世紀90年代初,恰逢香港電影風靡內地,劇中出現了不少港片元素。全劇開篇,面對突擊檢查,非法售賣漢卡的蕭闖不選擇逃跑,而是非要公開自己的“周潤發影迷”身份,叼著牙簽模仿《英雄本色》中“小馬哥”神態“慷慨赴義”;他與謝航(毛曉慧飾)結緣,也是因為一盤經典港片《秋天的童話》的錄像帶。
劉暢說:“港片元素是我們在劇本階段,依照實際情況給‘蕭闖’想的人設。上世紀90年代初,大家尤其是社會男青年的娛樂活動可能就是看香港電影。其實,這一部分港片對蕭闖性格的影響還是挺深的,再加上我個人也對那些年的經典港片有比較深的情結,所以就夾帶了點私貨。”
主創說
吳磊(代表作:《沙海》《穿越火線》《長歌行》):
“這是我第一次演這個年代的戲,而且之前沒有演過像蕭闖這樣有生意頭腦的、跌宕起伏的角色。我挺像蕭闖的,都比較積極樂觀。不同的地方是,我沒有他那樣優秀。從心態包括他在逆境下想要翻盤的心,以及那份勇氣和永遠能夠看到商機的大智慧……這些方面,我還是自愧不如的。”
“有些戲是拍我到廣州談生意。我真學習了一段時間粵語,拿漢語拼音把粵語標出來去背,反復看電影片段,去記人物形態。我也跟著現場粵語老師學了一點。”
侯明昊(代表作:《人不彪悍枉少年》《怒海潛沙》):
“裴慶華對待事情的堅毅和他性格里所帶的軸勁兒很打動我。對他來講,‘軸’是褒義詞,是對待自己理想抱負的‘軸’,是從業以后堅持要為社會做貢獻的‘軸’,也是一直堅信華研能夠制造出屬于我們國家自主品牌的‘軸’。”
“我剪了短發,留了一些胡子,妝化得比較黑。我前期也跟服裝老師溝通過,不用考慮好不好看,以符合人物為標準,就是想讓自己的狀態更加真實、貼近角色,想讓觀眾相信這是一個從鄉下來城市創業的年輕人,與后期的精英裴慶華形成對比,讓大家看到人物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