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娛樂 > 正文

《功勛》何以打動人心?

來源:新華網編輯:胡浩亮發布時間:2021-10-14 17:14:08

  

  作為廣電總局出題、組織推進的重大現實題材作品,以及總局“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動劇目,《功勛》無疑是一部主旋律中的“主旋律”。

  不僅要拍出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事跡和精神,還要讓觀眾看得懂、看得進、喜歡看,《功勛》不好拍。

  但《功勛》拍好了。國慶長假結束,當觀眾開始補劇時,發現片單里赫然多了一部豆瓣9.0的作品。過去幾天,《功勛》在熱度節節攀升的同時,豆瓣評分不降反升,漲到了9.1。

  創新、突破、催淚、高燃、真實質感,一部主旋律年代傳記劇集,就這樣走近,也走進了觀眾。

  ☆ 潤物細無聲 ☆

  開播之后,觀眾很快就發現,這部“主旋律”幾乎沒有口號式的呼喊,有的是故事,是潤物細無聲的鏡頭調度和人物對話。

  呈現李延年的“能文能武”,用的是小安東、記錄員戰士等的成長,以及戰場上一次次的隨機應變來體現;

  展現“無名英雄”于敏的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通過一次次與妻子閃爍其詞的交談,和一個個存在籃子里的雞蛋,劇中多次出現《后出師表》,一字一句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盡顯忠誠。

  《能文能武李延年》單元結尾,畫面由彩色化為黑白,敘事空間在虛構和紀實畫面間來回切換:真實的抗美援朝戰斗場景、我國的一批批先進軍事武器亮相、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場景等浮現;

  《無名英雄于敏》最后,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升起了一顆極為神奇壯觀的“太陽”。鏡頭轉場,街道上人流涌動,人人為氫彈成功爆炸而歡呼,于敏接過報紙,這個始終頭發凌亂參差,胡茬橫生,眼神凝重的核物理學家在劇中第一次刮掉了胡子,他堅定的眼神里寫著驕傲,也寫著幸福。

  虛實之間,觀眾已經讀懂了功勛們“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品格與果敢,也感受到了功勛模范的精神力量。

  ☆ 還原年代感 ☆

  要全部采用現實主義的拍法,按照真實的生活邏輯創作。服化道、場景、包括人物的語言,都必須真實反映出那個年代的特點,拒絕偽激情,偽崇高,偽忠誠。

  在開拍之前,總導演鄭曉龍向所有篇章的編劇和導演提出了“最基礎”要求。于是,“李延年”劇組30多天拍攝,28天在“打仗”。歷史上的346.6高地一戰發生在1951年10月。為了真實再現當年戰況,劇組在中朝邊境350.2高地即與當年相似的地理環境中搭建了拍攝場景,劇中所有的戰壕、堡壘均為實景搭建,并調用了四輛坦克投入拍攝。

  同時,這支擅長軍事戲的團隊用九臺6K攝像機參與拍攝,力求在堪比電影級的鏡頭質感里,為觀眾營造“沉浸式”追劇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帶領觀眾重返“歷史的現場”,演員們在拍攝時首先讓自己返回70年前的人物狀態。

  在每場道具燈光調整準備時,大家都在戰壕內等候,讓身體始終保持備戰狀態,隨時都能沖鋒,穿越密集爆破、槍林彈雨。

  為了還原當時西溝村的風貌,經過多番尋找,“申紀蘭”劇組最終將山西省平順縣雙射泉村作為主要拍攝地。

  其實,由于當地村貌太新,與劇中所需要的年代感已相距甚遠,但導演林楠依然堅持選擇此地,因為“申紀蘭一輩子沒離開過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劇組想以此致敬這位功勛人物。

  為了還原那個年代的村貌,置景人員為新房子重新糊上黃泥墻;在水泥路上鋪上黃土;用高壓水槍去除建筑光潔的表面,露出斑駁的雜草;制作煙熏火烤、水漬等小細節,并邀請當地老石匠協助場景搭建。

  一遍遍地改造,一遍遍地做效果,一遍遍地做舊,力求最大程度的還原那個年代的質感。

  ☆ 英雄也平凡 ☆

  “功勛”兩個字,很大。首批“共和國勛章”頒給了這八個人,《功勛》娓娓道來,正努力為我們講清楚,他們的勛章是怎么來的。但更為可貴的是,扎實的采訪和藝術的創作,在《功勛》里重現了八位功勛忠誠、執著、樸實的形象。

  他們是英雄,更是觀眾可感可知的普通人。比如,李延年常與戰士嘮嗑打趣,于敏則是個勤懇做事的普通人。

  ● 為了每個星期多使用兩個小時的計算機(當時中國只有一臺每秒運行萬次的計算機,而95%的時間都要用于保障其他科研項目,氫彈研制團隊利用剩余5%的時間),于敏在領導辦公室“死皮賴臉”不肯走;

  ●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 難得回家,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這個核物理學家連描述大象都是一個個數字,一組組尺寸,把兩個孩子講得昏昏欲睡,卻把觀眾講得會心一笑。

  比如,即將登場的“屠呦呦”做事特別專注。“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你倆是同事,在路上見到之后跟她打招呼,她都不會理你的。不是因為高冷,而是她沒看見。就算你住在她對門好多年,想讓她認識你也很難。”鄭曉龍說,他觀察到的屠呦呦,有一個自成一方的小世界,“或許正是由于這種專注,才讓她發現了青蒿素,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作為總導演,鄭曉龍還特別介紹說,全劇最后亮相的《袁隆平的夢》也很有新鮮感,將更多展現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不為人知的一面。

  “比如,他和她母親的關系。再比如,他是如何成長的?又是如何被國家發掘的?相信這些情節能帶給觀眾一些新奇的感受。”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看午夜福利片国产片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综合久久性色AⅤ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韩无线码 |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