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專注于挖掘新題材新市場的米未傳媒暫停了小眾口碑綜藝《樂隊的夏天》新一季的制作,入局“喜劇”這個“卷到飛起”的賽道,推出《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截至目前,《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已播出5期,豆瓣開分從8.0分小幅度跌落至7.8分,盡管離年度爆款仍然差一口氣,但節目中的多個作品在社交平臺上引起熱議,實現了較大范圍的出圈,稱得上是本年度喜劇類節目中一匹黑馬。簡單粗暴
走“短平快”路線,直接投喂笑料
區別于《德云斗笑社》《脫口秀大會》這種主打單一喜劇類型的節目,《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將節目定位為“原創新喜劇競演綜藝”。
所謂“新”,首先體現在節目呈現的喜劇類型上?!兑荒暌欢认矂〈筚悺分鲃訏仐壛藗鹘y小品、相聲、脫口秀等更大眾化的喜劇形式,引入了節奏更快“素描喜劇”,要求演員們在短時間且固定的場景中完成作品,情節圍繞單一事件展開,不鋪墊、不繞彎,包袱直給,簡單明了。
這種“短平快”喜劇模式缺點突出:戲劇結構不完整,笑點淺薄流于表面,內容缺乏可回味性。但是,卻完全吻合了短視頻時代中,人們的觀看習慣——觀眾可以迅速進入劇情,不需要攢足耐心,等待包袱抖開,而素描喜劇中笑點的設置也如同爽劇一般,簡單粗暴地在集中時間段內,對觀眾的同一個興奮點進行持續刺激,進而達到“沒心沒肺大笑一場”的效果。
除此之外,《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還將話劇、默劇、音樂劇等藝術門類與喜劇相結合,突破觀眾的單一認知,向觀眾展示出豐富多樣的表演形態。比如,《站臺》和《這個殺手不大冷》分別帶有鮮明的話劇和音樂劇質感,王梓表演的《空手道高手》則在融合默劇與喜劇的基礎上,添加了口技表演?!逗瞄|蜜》中玩偶的運用,融合了木偶戲和布袋戲的元素。《我的爸爸》《青蛙王子》《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則讓觀眾見識了“漫才”這種來自日本的站臺喜劇形式。
另外,在賽制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有小小創新——5位大咖評委的評審分值與觀眾等同,盡管仍擁有保送權利,但他們不再擁有生殺大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單一審美導向,讓“叫座又叫好”和“叫好不叫座”的喜劇都可以在節目中收獲一份認可。
選手不俗
就算“腳趾部”演員也已耕耘多年
所謂“新喜劇”,不僅體現在形式上,還體現在“新人”上。“這是為新新喜劇人辦的比賽。”馬東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一開篇,便對這檔原創喜劇綜藝作出了簡要概括。
因此,盡管有馬東、黃渤、李誕、徐崢、于和偉領銜的大咖導師團和金婧、小鹿等少數國民度較高的喜劇人加盟,《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仍將人物展示重點放在了“小透明”身上。
25組喜劇人中,有資深的表演藝術家、有知名的男一號,也有跨界選手和“快要揭不開鍋”的18線演員、草根編劇,但在大多數人眼中,這些參賽選手都稱得上是“新人”。觀眾不了解他們的身份背景,沒看過他們的演出,甚至對他們的名字和相貌都很陌生。但這些不為人所知的“腰部”甚至“腳趾部”演員,其實已經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了許多年。
來自賴聲川“上劇場”的演員宗俊濤和楊雨光,經過《寶島一村》《幺幺洞捌》等舞臺劇作品多年的錘煉,展現出高超的舞臺掌控能力;《站臺》的三位男演員東靖川、黃澄澄和顧宇峰,也合作了《大學生士兵的故事》《飲食男女》等共計300集情景喜劇。
在第二期節目中表演《這個殺手不大冷》而獲得8000分的“逐夢亞軍”組合表演者之一蔣龍,在《扶搖》《逐夢演藝圈》《君九齡》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擔任過配角,從業時間長達17年。說起自己的生存現狀,他表示:“我們有時候不能掌控自己的選擇,吃了上頓沒下頓,不知道到底能演個什么樣的戲,或者能不能演上戲。”
被評為“中國默劇之光”的王梓,曾參加過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多個國內外戲劇節演出,不少戲劇迷看過其代表作品《HaHaHa》《離家出走》,而他的新作《Pa!》《默劇王子盲盒秀》也在巡演中,然而對多數綜藝觀眾來說,仍是個名副其實的“大生臉”。
引發共情
還是關注現實的喜劇更好笑
對于喜劇作品來說,“讓觀眾笑”是最基本的。但在“偉大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笑過之后應有深思”的創作思路指導下,一般的喜劇節目總忍不住追求某種深刻表達,從而造成“喜頭悲尾”的節目常態。
以“沒心沒肺,快樂加倍”作為節目口號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則大膽地表達了一種一直有爭議的態度——喜劇,光好笑就行了。盡管以束煥為代表的專業編劇稱:“看了《三狗直播間》(這樣沒心沒肺的節目)我笑了,笑完之后感到羞恥。”節目主理人馬東仍一再表達:“只要你能獲得觀眾掌聲,你愛干嘛干嘛。”于是,《一心不二用》中的“聲畫不同步”;《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中“一精一傻”的對話;《戲精導航》中演員對包租婆、紫薇等語音包的靈魂模仿……都是放棄追求“意義”,只求提供給觀眾速食快樂的例子。
但是,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也不乏關注現實、能夠引發年輕人共鳴的節目?!逗瞄|蜜》中,演員借玩偶之口來表達自己心聲的設定,反映出當今社會中常見的討好型人格;《站臺》中則展現了傳統“中國式父子”別扭卻溫暖的相處日常。
作為節目首期“頭炮”的《互聯網體檢》,以互聯網套路為主題,對大數據隱私泄露、彈窗廣告、會員辦理、直播帶貨等多重不規范商業現象進行諷刺,其中對愛奇藝超前點播和“開通會員后仍需看廣告”的調侃,更是直接將詞條#在愛奇藝吐槽愛奇藝#送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共鳴狂歡。
另外,還有《偶像練習生》對時下造星產業的諷刺;《時間都去哪了》對年輕人刷手機的“偷窺式”的模擬;《職場打工人》對社會職場996的反思都切中了當代年輕人的痛處。《三毛保衛戰》也通過演員對頭皮上“三根毛”的沉浸式、擬人化扮演,說出了加班多、壓力大的年輕人飽受的脫發焦慮……
除了臺前的表演者,《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還刻意將身居幕后、默默付出的編劇工作者們引到臺前,強調演員與編劇之間的“共創”,節目在每個作品開篇的字幕中,都會并列展現演員和編劇的名字。演出結束后,還會讓坐在觀眾席中的編劇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多名編劇也因此獲得了滿滿肯定,比如《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的編劇還珠,憑借多變的故事風格讓各位導師大為贊賞;《互聯網體檢》《這個殺手不大冷》的編劇六獸甚至被徐崢當場“挖墻腳”,熱烈邀請其幫忙寫電影劇本。
正是優秀喜劇人共同創作的這些關注當下時代議題的優秀作品,不僅令觀眾開懷大笑,還能讓人從中感受到共鳴、發泄和治愈,因而獲得最大程度的出圈,進而成為《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收視密碼。記者 艾修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