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30日電 題:萬里驅馳走神州——來自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的報告
新華社記者黃一宸
華南某地,一支運輸車隊穿行于密林間。密林上方,無人機旋翼高速轉動的“嗡嗡”聲驚起幾只飛鳥。這是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首次探索無人機運輸模式。無人機分隊所在連連長陳牧操作遙控手柄,掛載貨物的無人機隨之精準降落在指定地點。
從傳統汽車運輸走向空地聯合投送,轉變發生在這個團重塑后的4年里。
新的路標
2016年,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深化軍事斗爭后勤準備,加快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積極開展實戰化訓練,提高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實施跨海運輸(2021年10月24日攝)。新華社發(萬韌 攝)
兩年后,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重新調整組建。這個團的前身是誕生于解放戰爭時期的某汽車部隊,歷經70余載光陰,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中留下一道長長的轍印。然而,當加快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時,他們開始發現自身的差距。
一次演習中,團指揮所對車輛裝備運力估算出現偏差,調動運力不足,延誤了物資運輸。
“這次失誤給全團敲響了警鐘。我們的職能已經由過去點到點‘物流配送’,轉變為戰略戰役運輸支援保障,這對戰斗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團長李輝說。
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實施跨海運輸(2021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發(萬韌 攝)
團黨委緊急召開議戰議訓會,明確要求打破以往的狹隘保障理念,主動對接軍兵種部隊、醫療單位等運輸支援保障對象,組織官兵區分車型、物資測算出實際運力,進而構建出運力數據庫,科學編組車隊。隨著戰法訓法鉆研越發深入,該團官兵漸漸凝聚起“聯合保障、聚焦打贏”的共識。
該團重裝運輸連常與陸軍某部聯演聯訓,到了七八月份遭遇臺風天,演訓難度驟然上升。一次演訓途中天降暴雨,如果繼續運輸,車上的裝備有可能傾覆,有戰士提出“等雨小些再前行”。連長彭志揚當機立斷:“真要打起仗來,肯定要風雨無阻。”他帶領官兵將裝備牢牢固定在重裝運輸車上繼續前行,最終提前到達演習地域。
演訓期間,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緊急出動(2019年8月25日攝)。新華社發(賀小龍 攝)
4年來,這個團始終以習主席訓詞為引領,推動戰訓深度耦合,先后參加12次重大演習演訓任務和各類49項運輸保障任務,持續淬煉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
換擋提速
從亞熱帶叢林海島,到7月飛雪的高原高寒地區,這個團不斷“解鎖”新的保障地域,形成特色成果——
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官兵進行山地駕駛訓練(2022年7月5日攝)。新華社發(姜超林 攝)
立足亞熱帶叢林地區運輸保障,演習途中結合地域特點設置偽裝,保障運輸力量隱蔽安全;
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執行某物資運輸任務,貫通公路、水路、鐵路聯合投送鏈路;
針對高原地區地形、天候特點,開展防泥石流、塌方等應急處置訓練和消除恐高適應性訓練,積累掛壁公路、暗冰道路行車經驗……
“從區域保障走向全域保障,我們能夠到達的地方越來越遠,離需要我們的地方越來越近。”政委張金華說。
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官兵進行綜合運輸保障公路機動(2022年7月5日攝)。新華社發(賀小龍 攝)
第一次把車開到陌生的高海拔地帶,“90后”戰士向躍東感覺心跳加速,分不清是因為缺氧還是緊張。這種感覺讓他想起了一些特殊時刻。
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聯勤保障部隊方隊改革重塑后全新亮相,莊嚴接受習主席檢閱。“那天,我和戰友們,以一種嶄新的姿態正步走過天安門廣場。”向躍東說。
在備戰“國際軍事比賽-2021”訓練中,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的一輛指揮車通過障礙路(2021年7月21日攝)。新華社發(萬韌 攝)
2021年,向躍東和團里的戰友們代表聯勤保障部隊,首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沖過重重關卡摘金奪銀,歸隊后積極推動比武成果向實效轉化,貼近戰場環境設置“老虎路”“饅頭路”等高難度訓練課目。
任務場景在變,但全團“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的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狀態不變。
著眼未來
陳牧握慣了方向盤,起初對遙控無人機還有些不習慣。“經過一番摸索,發現無人機的出現為我們汽車運輸部隊‘插上了翅膀’”。陳牧說。
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官兵進行戰時車輛應急搶修訓練(2022年7月5日攝)。新華社發(賀小龍 攝)
今年年初演習途中,一臺重裝運輸車行至狹窄路段突然“趴窩”,需要更換駐車制動閥門。團指揮所迅速組織研判,派遣無人機代替搶修車投送配件。10分鐘后配件送達,故障排除,車隊一路向前。
“提升戰斗力關鍵在人,必須建立一套對標實戰的人才培養體系,儲備起無人機運輸‘種子’力量。”張金華說。
為盡快形成戰斗力,這個團設置電子模擬訓練場與障礙飛行訓練場,自主編寫10余冊教材。
在聯勤保障部隊某汽車團組織的無人機運輸投送演練中,官兵操縱無人機實施精準投送(2022年4月7日攝)。新華社發(賀小龍 攝)
今年3月,團里首次開展無人機飛手培訓,通過安裝飛行模擬器實時收集訓練數據,建立訓練檔案,形成反饋、分析、調整、優化的閉合鏈路。
訓練場上,一架架無人機騰空而起,精準穿越刀旗、拱門、懸空隧道等飛行障礙;飛手沉穩微操,轉向、提速等動作行云流水,順利完成多面懸停、復雜航線飛行等課目。
“著眼未來戰場環境,可運用無人機跨越地形阻礙,將急需物資快速、精準送達,大大提升保障效能。”團長李輝說。(參與采寫:李亮、林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