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之后兩三年,姐姐走失,哥哥離家出走,母親精神失常。為了母親,為了上學,我撿過垃圾,住過豬圈,只要能掙錢的兼職我都做過,只要能落腳的地方我都住過……”劉秀祥清了清嗓子,放慢了語速笑著說。
△ 劉秀祥在給學生們上課
如今,劉秀祥在家鄉貴州省望謨縣一高中擔任副校長。
身材瘦小,皮膚黝黑,初看之下稍顯嚴厲的劉秀祥,在學生們眼中則是樂觀向上,溫柔體貼的。學生們之間有這么一句話:祥哥來了,趕快奮斗!只要祥哥來了,沒有什么迷茫是不可以解開的,沒有什么困難是不可以克服的。
△ 劉秀祥和學生們在一起
我有一個夢想,考大學
劉秀祥從上小學三年級起就和母親相依為命。家里沒錢給母親治病,他便利用周末和假期去撿垃圾,挖藥材。
△ 劉秀祥小時候(右二)
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的劉秀祥,考上了縣里的重點中學,為了兼顧學習和照顧母親,劉秀祥把母親帶到了縣城。
△劉秀祥整理撿回來的廢品
在縣城租房子是不可能的,劉秀祥就在學校不遠處的山頭上搭了一個簡陋的帳篷,這也成了他和母親生活三年的“家”。
初中三年,劉秀祥白天讀書,晚上就揀破爛賣錢,還要照顧患病的母親。但劉秀祥始終沒有放棄求學的念頭,他心里始終還有一個夢想——考大學。
△ 劉秀祥備戰高考
高考失利,但繼續堅持
2007年夏天就要高考了,劉秀祥以為即將迎來曙光,但黑暗再次襲來……
由于多年艱苦生活造成的營養不良,當時只有80多斤的劉秀祥在高考前生病了。高考的失利,讓這個內心無比堅強的小男孩第一次有了輕生的念頭。“我當時想放棄自己的生命,開始厭惡這個世界,覺得老天非常不公平,我這么努力為什么還要遭遇這一切。”
△ 劉秀祥在課堂上發言 受訪者供圖
就在劉秀祥為默默離開做準備的時候,偶然間翻到自己日記里記錄了這樣一句話:當你在抱怨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回過頭發現別人沒有腳。
這句話讓他幡然醒悟。但可能是強烈的自尊心,讓劉秀祥想遠離這個當時很失望的家鄉。
△ 劉秀祥為母親洗頭
隨后,劉秀祥背著破爛的鍋碗瓢盆,帶著母親來到了旁邊的貴州興義市復讀。為了節約生活費,劉秀祥在縣城邊上的一個農戶家租了一間廢棄的豬圈,用編織袋簡單裝飾后,這兒便成為母子二人的新“家”。
帶母求學,婉拒資助
“我一直都相信只有讀書才能改變我和母親的命運。”2008年夏天,劉秀祥終于收到了自己等了10多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考取了山東省臨沂大學(原臨沂師范學院)。多年沒有落淚的劉秀祥,在那一刻抱著母親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 劉秀祥和母親
隨之而來的路費、學費等問題,在此時的劉秀祥心里已然不是什么問題。路費,打工賺取;學費,到了學校直接和學校簽定“賣身契”。只要能讓他讀書,他會想盡辦法工作掙錢還學費。抱著這樣的決心,劉秀祥毅然帶著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遠赴山東。
“孝子千里背瘋娘上大學。”劉秀祥的故事瞬間成為熱點新聞,全國各地無數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溫暖的雙手。也就在這一刻,劉秀祥第一次感受到,原來人間是有溫度的,而且是溫暖的。
但對于愛心人士的資助,劉秀祥都一一婉拒,他說:夢想是靠奮斗的。
△ 劉秀祥帶著母親一起求學
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喜歡被資助的男孩,背后卻默默資助著其他人。
劉秀祥在高中撿垃圾時,認識了三個當時只有五六歲的弟弟妹妹。為了讓他們繼續讀書,劉秀祥把自己在學校兼職賺取的生活費,留下一部分寄回去。
△劉秀祥大學畢業 受訪者供圖
回鄉當老師,讓溫暖持續
大四那年,劉秀祥陷入了就業的抉擇——回家還是在外打拼?“那時已經有很多企業來找過我,都同意提前簽訂就業合同。”劉秀祥直言這讓他很糾結。
面對選擇,一個消息讓他毅然決然選擇回家。“家鄉一起撿垃圾的妹妹,突然說不讀書,要嫁人了。”劉秀祥當時就覺得,還有很多人正經歷著曾經自己的經歷。
“我要回去,我要告訴他們,夢想的力量有多大。”劉秀祥提了提嗓子,語氣更加堅定。
△ 劉秀祥在學校演講
畢業回鄉,劉秀祥在家鄉的望謨民族中學當了6年的教師。那6年間,劉秀祥擔任了五個教學班的工作和三個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顧學校的德育、團委、教研組和年級部的工作。他還騎著摩托車跑遍了望謨的各個鄉鎮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情況。
△ 劉秀祥到學生家里家訪
教學之余,劉秀祥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回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牽線企業和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貧困學子1700多人。
△ 劉秀祥在做演講
從“孝心”到“愛心”
他相信奮斗的力量
2018年,因為劉秀祥先進的治學理念,他被調至望謨縣實驗高中擔任副校長一職。
但劉秀祥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母親成就了他:“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標,因為我知道有一個人需要我。”
△ 劉秀祥照顧母親
現在,劉秀祥和妻子一起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每天他都會往返學校和家,一邊照顧母親,一邊上課。從當年的“孝心大使”到如今的“愛心大使”,劉秀祥將對親人的愛延伸到了更多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