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11日,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顯示,南京火車南站站臺上,一名老年女子突然倒地,一名乘客聽到尋醫廣播后沖到站臺,跪地對該女子實施搶救。這則視頻在網上流傳后,引得不少網友紛紛點贊。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輾轉聯系到了視頻中的當事人,請她講述了當時的場景。
你跪地救人的樣子,真得很美
據了解,救人者李秋爽,是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名研究生,目前正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事發時間為10月5日,李秋爽當時正準備乘車前往蘇州參加朋友的婚禮,聽到尋醫廣播后便立刻飛奔到女子倒地的站臺。“我當時觀察到患者面色青紫,摸了頸動脈沒有搏動,胸廓也沒有起伏,判斷她可能是心跳驟停了,然后便對該女子迅速實施了心肺復蘇。”她說。
按壓約5分鐘后,救護車及時趕到,李秋爽便配合急救人員將女子送上了救護車。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李秋爽稱,自己也是初次遇到這種情況,沒想太多,“后來只是想,趕不上火車了,但火車晚了還有得坐,搶救病人的時間點錯過了就沒了。”
在采訪中,李秋爽頗有些自責:“要是我能更早趕到,情況可能會更好。”
“別宣傳我,宣傳心肺復蘇”
李秋爽不愿過多談及自己救人的事情,在她看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事件向公眾普及心肺復蘇技能。對心跳驟停的病人來說,“黃金四分鐘”里的心肺復蘇十分重要。越早搶救,病人的生存幾率就越會提高。“真心懇切希望公眾能多主動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人流密集的公眾場所也要多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劉文革也關注了這一事件,他表示:“經過復蘇,病人心臟當場沒有復跳,再送到醫院,可能這個黃金時間就已經錯過了。”他十分贊賞李秋爽的做法,“可以看出來,她是一個掌握了專業技能,同時又很勇敢的實習醫生。”
但同時,劉文革強調:“心肺復蘇一定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并不是倒地的人都是心跳驟停,前期的判斷十分重要,我們提倡心肺復蘇按標準化去做,這樣能減少很多可能引起的并發問題,不提倡盲目施救。”
普及心肺復蘇,我們的路還有多遠?
李秋爽和劉文革兩位醫生的呼吁,再次把普及心肺復蘇技能這一話題擺在我們面前。
據報道,中國國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人。另據數據推算,中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達到3.3億人。劉文革也坦言,雖然近年來很多醫院都面向公眾做一些培訓,但大家的意識還相對淡薄。
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呢?劉文革建議,除了要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外,還可以尋找AED、幫助病人通氣。如果病人發生嘔吐等情況,可幫助病人側頭,清理嘔吐物謹防影響呼吸。
據了解,南京地鐵在長三角率先實現AED全覆蓋,共投放169臺這種“救命神器”,每個站點至少放有1臺。令人欣慰的是,就在最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將心肺復蘇納入教育內容。
采訪最后,劉文革呼吁:“大家不要覺得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掌握這些基本技能。”
交匯點記者 王子杰 蔣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