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芳與中新網視頻連線截圖。 視頻截圖 攝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安徽休寧4月30日電 題:扎根基層衛生院30年的“神仙姐姐” :守‘滬’戰役我沒有缺席
作者 成展鵬
五點半起床,六點半穿好紙尿褲,七點之前到一樓,由4位隊友為每位隊員做好核酸采樣,七點半出發。為了節省時間,方便一下車就能投入工作,大家都是在行駛的大巴車上穿好防護服。為給居民做核酸檢測,上車之后不喝水、不吃任何東西,直到中午甚至下午完成采樣后,才能脫下防護服吃飯......
24日下午,我主動去支援印象春城莫奈莊園的別墅樓區,因為小區有陽性人員,只能挨家挨戶采樣。社區用三輪垃圾轉運車安排了移動采樣臺,但因為車小,垃圾袋和采樣臺間距小,我叮囑志愿者,每戶采樣完換另外一戶時,立即對環境和垃圾袋消殺一次。已經貼了編碼的采樣管不能噴灑酒精,會影響檢測掃描。所有的細節問題都是采樣中臨時發現,我們需要臨時想辦法解決,只能依賴自己考慮周全,才能避免交叉感染......
26日,上海浦東新區全員核酸采樣任務是25萬多人份,我把鬧鐘定到五點起床,六點下樓,七點出發。當天中雨,風也大,我和十名隊員被安排在周浦鎮海達居民社區的海尚樂苑小區,志愿者立即給我們送來雨衣,這讓我很暖心。歷時八小時奮戰,終于完成全員采樣任務,累并快樂著。直到下午六點,所有隊員才結束采樣工作。當天,黃山市醫療隊208名隊員奔赴不同社區225個點位,完成采樣任務22.1萬人份,創單日新高......
這是安徽省黃山市援滬醫療隊成員、休寧縣齊云山鎮中心衛生院醫生周新芳的抗“疫”日記。
26日,上海中雨,志愿者給周新芳所在醫療隊送來雨衣。 受訪者供圖
4月3日,周新芳踴躍報名參加黃山市援滬醫療隊,支援核酸檢測采樣工作,希望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國家防疫工作添磚加瓦。4月21日晚,周新芳等醫療隊隊員第三次出發赴上海工作至今。
周新芳今年48歲,1993年黃山衛校畢業后,分配到休寧縣齊云山鎮中心衛生院工作,已近30年。
休寧縣齊云山鎮中心衛生院在職員工25人,服務周邊12500名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
該院院長張龍海對中新網說,從花季少女到已近知天命之年。從實習生到內科主治醫師,近30年來,周新芳一直扎根于基層從事醫療服務工作,與當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加之為人樂善好施,工作細心負責,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神仙姐姐”。
婦女兒童的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未來。從2011年起,周新芳主動兼職該院的婦幼保健工作。為了方便解答孕婦和兒童的疾病問題,她專門成立了一個五百人的“家有兒女”的微信溝通群,積極回答群眾的提問,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通過這一創新模式,使該轄區三歲以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了98%;在沒有村醫的村,無論刮風下雨,不管道路多么崎嶇,她都是一個人騎著電動車上門為產婦和新生兒做產后話視,同時發放避孕藥具,做好產后宣傳。張龍海介紹說。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保障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如何充實基層醫療人員力量,推動實現“小病不出鎮”。面對基層醫療隊伍人才短缺問題,張龍海呼吁能有更多的人才能夠充實基層醫療隊伍。有更多像周新芳這樣的醫生能夠常年堅守基層一線。
休寧縣援滬核酸采樣隊出征儀式。 受訪者供圖
4月28日,周新芳在微信朋友圈里寫道,三次援滬核酸采樣的休寧隊員,是所有支援上海醫護人員的一個縮影,每張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們……我相信,多年以后,這將是我們最難忘的回憶!眾志成城!上海加油!在抗疫的道路上我們一同前行,相互扶持,共克時艱。
4月30日,下午4點半,中新網與周新芳視頻連線時,她完成了今天的核酸采樣工作回到住處,隔離面罩在臉上壓出的印子還清晰可見。
作為醫生,我很自豪,在守“滬”這場戰役中,我沒有缺席!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