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救援人員在狹小的空間里展開施救。楊華峰攝
中新網長沙5月1日電 (記者 鄧霞 劉雙雙 楊華峰)5月1日16時27分,湖南長沙“4·29”居民自建房倒塌現場,一名女性被困52小時后成功獲救。此時,距離救援人員發現她已過去了26個小時。
4月29日12時24分,長沙市望城區金山橋街道金坪社區盤樹灣一居民自建房發生倒塌事故。經初步調查,倒塌房屋系居民自建房,共8層,其中1樓為門面,2樓為飯店,3樓為放映咖啡館,4、5、6樓為家庭旅館,7、8樓為自住房。承租戶對房屋有不同程度的結構改動。
官方4月30日通報,經公安部門通過技偵和大數據等方法排查,初步核實房屋內受困人員23人,另排查顯示事發地附近有39人失聯。
4月29日,救援人員用鐵鏟破拆。楊華峰 攝
這名女性是此次事故中被救出的第6名受困人員。從救援人員發現她到成功救出用了26個小時,現場救援為何如此艱難?
官方通報稱,事故發生后,長沙緊急出動消防救援人員、武警官兵和社會應急力量700余人,調集消防車、大型吊車、生命探測儀等各類救援設備120余臺套和搜救犬,開展現場搜救。但從救援直播畫面里看,救援空間極其狹窄。
“救援難度非常大。”長沙市消防救援支隊政委文湘輝介紹說,此次坍塌建筑屬于垂直坍塌,從上往下層層疊壓,導致現場環境錯綜復雜,救援空間狹窄,里面還有大量的預制板、梁柱、磚塊等。“我們只能采取邊加固邊掘進的方式作業,以防再次發生坍塌事故。”
此外,坍塌房屋東、西兩側的建筑受到沖擊,主承重構件受損嚴重,隨時可能倒向倒塌房屋,給救援和被困人員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現場指揮部專家研判后,由中建五局提供緊急支援,派遣專業施工人員用速干水泥,鋼管等對兩側房屋進行了加固。監測數據結果顯示,目前西側房屋的險情基本消除,東側房屋消除部分險情。
兩側危房基本加固后,消防救援人員以小組形式鉆入廢墟之中,使用小型破拆鉗、角磨機和各類擴張設備開辟營救通道。
4月29日23時許,救援人員將一名獲救的被困者送上救護車。楊華峰 攝
記者看到,救援現場布滿了加固用的木條與鋼筋。確定這名女性被困者后,救援人員打通了一個直徑約75厘米的生命通道,一次僅容一兩人彎腰通過,大型設備無法進入。
“用大型設備大面積破拆作業會對已經倒塌部分產生較大擾動,極易發生新的破壞。”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現場應急救援專家組副組長陳大川介紹說,救援人員利用現場監測技術,實時監測兩側房屋的安全狀況,并對發現被困人員的救援現場進行局部結構構件臨時加固,確保施救過程中的人員安全。
“我們通過手動、電動、液壓破壞工具快速打通生命通道。”長沙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張錚介紹,在現場,消防救援力量利用生命探測儀,對整個倒塌建筑物開展多輪探測;將現場救援力量分為4組,對被困人員不間斷開展施救;持續與被困人員保持溝通,安撫他們情緒,并根據醫護人員的建議向他們及時提供營養液。“很讓我感動的是,被困人員非常堅強。”
據了解,還有2名受困者與第6位受困者同處一層,由于后者距離較近已被救出,救援人員與另外兩名被困人員一直保持溝通聯系,正在全速推進、積極救援。
通過多種生命探測儀反復搜尋,截至目前,救援人員又在受困人員中發現有新的生命體征。
“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決不放棄一絲可能,竭盡全力組織施救。”長沙市市長、現場調度處置指揮部總指揮鄭建新表示,長沙將搶抓72小時黃金救援期,盡最大努力搜救被困人員,全力救治受傷人員;堅持科學施救,及時準確研判現場救援形勢、動態調整救援方案、防止次生災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