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低空懸停,螺旋槳轟鳴,氣浪掀起黃沙。
全副武裝、身著迷彩的特戰隊員魚貫而出,索降落地......
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胡楊和梭梭草密布的戈壁中,一場聯合演練正在進行。
“據上級通報,一伙‘恐怖分子’在我邊境地區實施暴恐襲擊后,向我駐地附近沙漠腹地逃竄……”當日凌晨4時許,中吉“合作—2019”聯合反恐演練沙漠追剿戰斗正式打響。
演練中,中吉雙方特戰隊員展開荒漠追逃(8月11日攝)。 田曉鵬 攝
演練中,一名特戰隊員在沙漠中負重前行(8月11日攝)。劉芳 攝
演練中,特戰隊員乘車進行沙漠追擊(8月11日攝)。 田曉鵬 攝
演練中,中吉雙方特戰隊員協同搜索前進(8月11日攝)。 劉芳 攝
這是演練中的中吉雙方夜間宿營地(8月11日攝)。 田曉鵬 攝
演練中,中吉雙方特戰隊員利用單兵火箭筒對目標實施打擊(8月12日攝)。 趙俊杰 攝
演練中,吉方特戰隊員在集結點休息(8月11日攝)。 劉芳 攝
演練中,中吉參演隊員空地協同打擊“恐怖分子”(8月12日攝)。 趙俊杰 攝
中方“山鷹”突擊隊,與吉爾吉斯斯坦國民衛隊“黑豹”特戰旅組成的聯合特戰分隊,聞令而動,迅速出擊。
沙漠中,“山鷹”突擊隊員迅捷的身影,一如他們左臂上藍白相間的徽標:
一只山鷹伸出利爪、俯沖捕獵,尾部化為警用匕首,以迅猛犀利的姿態俯瞰著天山山脈。
“山鷹”,山地猛禽,居高空俯視一切,守一山威懾一片,擒獵物雷霆一擊。
“山鷹”突擊隊,這支精銳的新質反恐特戰力量,此次首戰沙場。
8月6日至13日,中吉“合作—2019”聯合反恐演練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這次聯合反恐演練,中吉雙方約150名官兵參加,采取混合編組、集中組織、分組研訓的形式進行。
“山鷹”突擊隊領隊何立峰眼神里的殺氣,讓人望而生畏。這是屬于“山鷹”的氣場。
在這位有20多年軍齡的特戰隊員消瘦黢黑的臉上,很難看到笑容。
他和他身后的“山鷹”突擊隊員們,像一群“來無影、去無蹤”的戰地幽靈。
平時悄然蟄伏,一旦進入演練場,就如利刃出鞘,以絕對勇猛的姿態投入一場場戰斗。
這是一支扎扎實實“苦練”出來的隊伍。
“山鷹”突擊隊部隊長王剛,就是個“狠”人。這位獲得過首屆“八一”勛章的反恐特戰英雄,在4年前發生在新疆某地的反恐戰斗中,喝雪水咽干馕熬了56天,帶隊沖鋒自己打頭陣。
他帶的隊員,一年有半年“長”在山上。訓練是他們的日常:格斗搏擊、射擊狙擊、搜爆爆破、特技駕駛、戰場救護、機降索降、泅渡潛水;16分50秒內負重25公斤完成3000米奔襲,42秒內攀繩18米……
“實戰缺什么,我們就練什么!”王剛說,高原上地形復雜,車輛寸步難行,他們就練“馬上射擊”;雪地難以通行,他們就練“高山滑雪”。一個個項目聽上去“炫酷”,實則都是“山鷹”突擊隊員們的血和汗。
野外駐訓時間長,訓練課目難度大,駐訓場高寒、缺氧、人煙稀至……卻沒人叫苦喊累想退出。在武警新疆總隊,提及“山鷹”,人人都說他們是出了名的“能吃苦”“能戰斗”。
大漠深處,“山鷹”疾行,戰斗繼續。
阻擊、伏擊、狙擊……“恐怖分子”的挑釁,讓特戰隊員們吃盡了苦。
正午,烈日炙烤下的沙漠直逼60攝氏度,特戰隊員們手持狙擊步槍、肩扛35mm榴彈發射器等,背負近20公斤的背囊,迷彩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體力消耗逼近極限。
夜幕降臨,連續追擊近一天一夜,各小隊終于逼近“恐怖分子”營地,形成合圍。紅軍指揮員迅速定下決心,采取“隱蔽接敵、高點狙擊、多路突破、同時攻擊”的戰法,清剿“恐怖分子”藏匿點。
“立即圍剿!”何立峰急促有力的指令,以中吉雙語通過無線電波回蕩在沙漠上空。
低空,直升機轟鳴,機載機槍火力壓制;
地面,6支混編戰斗小隊步裝協同,兩翼推進,火力打擊。
32小時,這場沙海戰斗大獲全勝,特戰隊員們就地復盤……一輪朝陽升起,遠處的博格達峰沐浴在晨光中。(劉新、劉小草、翟翔、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