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水平?
我國的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遼寧”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她使我國的航母發展征程從一開始就站在了很高的一個起點上,加上我國第二艘航母的下水,我國已經成為擁有兩艘大型航母的國家,已經是排名世界第二了。起初“遼寧”艦是作為航母訓練艦使用,并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航母使用人才,為我國未來建造和裝備更先進的航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遼寧”艦的改裝余地很大,隨著我國工業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增強,不排除未來改裝成更先進航母的可能。
評價一艘航母最為實在的辦法是是否滿足以下幾個硬指標:大噸位、蒸汽彈射器、阻攔回收裝置、舷外升降機和核動力裝置。這些硬指標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基本都具備。其中有一點要提的就是核動力裝置。核動力裝置雖然給航母賦予了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但其所帶來的維修保養的代價非常高昂。其換料大修的時間有時長達九個月之久。這并不符合所有國家的國情和實際需要。
我們再看一下“遼寧”艦。“遼寧”艦排水量在5萬噸以上,屬于大型航母,滑躍起飛,沒有蒸汽彈射器,但是有阻攔回收裝置,有舷外升降機,采用的是常規動力。硬指標上基本上缺兩個。其作戰性能相較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要差一些。滑躍起飛的好處是整個航母的結構相對簡單,缺點是載彈量收到一定的影響,艦艏無法停放飛機等。雖然如此,與其他國家相比,除了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由于故障頻發,面臨退役的命運外,其他國家的航母這些指標差得更多。
到目前為止,除了美國以外,遼寧艦是唯一良好運轉且能夠起降高性能重型戰斗機的航母。其搭載的戰斗機在機動性能上應該略優于美軍航母搭載的F/A-18“大黃蜂”戰斗機。其他國家如日本和英國的航母只能起降F35B垂直起降戰斗機,其作戰半徑要小很多。
我國南海的權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過去是一個難題。2012年9月25日,正是因為“遼寧”艦的服役,使我國終于能放手在南海擴建島礁和興建大型機場,使得南海局勢大為改觀。是我國人民海軍從黃水海軍踏入藍水海軍,開始星辰大海征程的關鍵節點。
崔永杰:海洋軍事科普專家,就職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4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內外海軍艦艇,潛艇與作戰飛機的高精度數字模型仿真與隱身性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雷達和導彈等裝備對目標的識別,跟蹤與鎖定,艦船與飛機等航行器的隱身性優化設計等領域。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