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華北平原農村里的一個午后,寧靜、安然,一如往常。冬日陽光,暖暖地灑在院子里的兩位老人身上。
男人為女人講述自己50多年前當兵時擊落敵機的故事,女人不斷拍手叫好,80多歲的“迷妹”忘情地看著眼前的英雄,露出了崇拜的笑容。眼前的這位大英雄,就是她的丈夫吳洪甫。
△20世紀60年代,美制U-2型高空偵察機多次入侵大陸領空。吳洪甫所在“英雄營”憑借“近快戰法”擊落敵機,創造奇跡。
吳洪甫,國家一等功臣,20世紀60年代,兩次參與擊落美制U-2型高空偵察機。1965年2月退役以后,嚴守國家秘密和軍事機密,他將深愛的“英雄營”和赫赫戰功,深埋心底。
漫長的37個艱難歲月,清貧的37個春夏秋冬,即使兒子有殘、母親癱瘓、妻子股骨頭壞死臥床六年,他都守口如瓶,從不向家人提當年戰斗經歷,也不向政府提要求。
如果不是2002年無意間翻到那本雜志,知道那段湮沒于時光中的過往已經不是“秘密”,他說他還會一直“守”下去。這是一個老兵的忠誠與承諾,至死不渝。
祖國沒有忘記那些忠于祖國的人。2018年11月10日,吳洪甫被授予“最美退役軍人”光榮稱號;2019年10月1日,吳洪甫受邀參加國慶巡游彩車“致敬”方陣,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1959年,吳洪甫報名參軍。
1962年9月,敵一架U-2高空偵察機闖入江西省,經過吳洪甫的測算和上傳,營長岳振華一聲令下,擊落了這架來犯的U-2偵察機。
1963年11月1日,在江西省上饒上空,吳洪甫和戰友們再次捕捉到U-2的蹤跡。但當敵機距陣地39公里時,雷達突然丟失目標。按U-2飛行的航向和速度,吳洪甫精準推算出飛機的方位和距離,迅速標圖并堅定地匯報:“三發必中一發!”巨響過后,U-2再次被擊落。
從此,吳洪甫被稱作“吳大膽”“導彈上的眼睛”。
△吳洪甫的立功受獎登記表,“吳鴻普”是他的曾用名。
1965年2月,吳洪甫退役了。
“咱是‘英雄營’,回家后誰都不許給部隊丟臉。”臨行前,岳振華特意對戰士們說,“不能泄露國家軍事機密,更不能給地方添麻煩,地方不安排,誰都不能鬧意見。”隨即轉過頭,看著吳洪甫說:“小吳,能做到嗎?”
吳洪甫斬釘截鐵地回答:“保證能做到!”
就這樣,吳洪甫回到了邢臺老家,繼續扛起了鋤頭,做回農民。年少離家參軍時,他曾豪言萬丈:“不干出一番成績,絕不回來!”可現在這樣面對父老鄉親,吳洪甫的心里著實不好受。
△1964年7月23日,吳洪甫(第三排右一)所在“英雄營”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接見并合影。整建制接見一個營級單位,這在我軍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不知道在多少個夜深人靜時,他偷偷用歷經歲月滄桑的雙手,輕輕撫摸著那張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并集體合影留念的黑白照片;也不知道在多少個夜半無人時,他悄悄把自己當兵的過往回憶一遍又一遍……等到“秘密”解除時,吳洪甫最想的,就是再回去看看他的老部隊和老首長。
他偷偷跑回北京以前部隊駐扎的地方,可是營房都已經搬走了。他找了很多年,也打聽了很多年,始終一無所獲。
2014年,終于和老部隊取得聯系時,老營長剛剛去世一年;得知這個消息,70多歲的老人,頓時哭得像個孩子。
2019年11月21日,吳洪甫受邀來到自己的老部隊——中國空軍地空導彈兵第二營。營史館旁邊的英雄樹,是為了紀念當年的老營長岳振華等老一輩地空導彈兵而種下的,下面埋藏著岳振華一半的骨灰。
吳洪甫來到這棵樹前,向英雄樹敬禮,擦拭老營長的墓碑,久久不肯離去。
縣槐窩村村民 吳洪甫:我時刻想著,不給“英雄營”丟臉,只能做好,不能做灰,不給“英雄營”抹一點灰。您放心,請營長地下安息。
在“英雄營”這個日思夜想的地方,他身穿軍裝時,苦練本領,守衛祖國領空;離開這個地方后,即使脫下了軍裝,他不忘初心,始終拿軍人標準要求自己——自從遇見你,余生都是你;一日當過兵,終身都是兵。
2019年11月21日,對于吳洪甫來說,注定難忘。
這一天,他還重逢了自己的老戰友——劉樹珊。
即使分離了半個多世紀,雙雙敬起的軍禮,仍能不約而同。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緊緊相擁,淚水再也忍不住地往下流。
1962年,吳洪甫做標圖員的時候,與劉樹珊、毛景堂是默契搭檔。兩位戰友報數據,吳洪甫根據數據進行計算,每個數據出來以后都是斬釘截鐵,誰都不曾馬虎過。在“英雄營”營史館,吳洪甫與劉樹珊又為在場的戰士“重現”了當年配合作戰的情景。
曾經的風華正茂,都已步入耄耋,可是那些數據和那段出生入死的崢嶸往事,早已刻在了他們身體里,融進了他們的血液里。
“戰斗的友誼是用金錢買不來的。老戰友,我們要珍重我們的友誼。”當劉樹珊說出這句話時,吳洪甫又一次淚流滿面。
2019年10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游行活動中,吳洪甫應邀坐上“致敬”方陣的20號禮賓車。
一曲深情的《紅旗頌》奏響,緊隨著由300余名青年執旗手組成的旗陣,21輛莊重美觀的禮賓車徐徐駛來。
伴隨音樂,禮賓車隊通過受閱區。人們紛紛注目致敬。
△吳洪甫(左二)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游行活動中,應邀坐上“致敬”方陣的20號禮賓車。
上午11時40分左右,當20號禮賓車駛入受閱區后,在接受人民致敬的同時,吳洪甫鄭重地抬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禮。
河北省廣宗縣槐窩村村民 吳洪甫:我們致敬車走到天安門前面的時候,一開始習主席他們都坐著了,致敬車到了天安門城樓前面的時候,習主席就立起來了。一看致敬車過來了,又招手又鼓掌,特別特別振奮人心。我們一屆一屆的領導,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兵,沒有忘記我們這些功臣,感到心情不一樣。趕緊表示敬意,打敬禮,給主席敬禮,給全國人民敬禮。外邊的人都立正,特別特別壯觀。這就給我們提個醒,你們是國家的寶貝,國家沒有忘記你們。我們就一直敬禮到西長安街,一直就沒放手。
一個敬禮,一句承諾;一件軍裝,一份傳承。
吳洪甫在離開“英雄營”前,他將自己在70周年國慶閱兵時所穿的這身軍裝留在營史館,這身軍裝見證的是一個老兵37年的莊重承諾;而保留在吳洪甫身上的一枚枚功章,是他那段不凡軍旅生涯的最好證明。
“只是覺得壓力更大了,鞭策更厲害了,又加了一根鞭子。如果你哪件事做得不好,都對不起這些榮譽,對不起人們對你的信任。”如今的吳洪甫,每天看新聞聯播和軍事節目。這幾年,他常到學校給學生講述當年部隊官兵苦練本領、為國殺敵的英雄事跡,激勵青少年奮發圖強、報效國家。
大江東去,歲月無聲;脫下軍裝,堅守一方。無論是當年穿著軍裝保家衛國,還是現在脫下軍裝繼續發揮余熱,吳洪甫都繼續秉承軍隊的光榮傳統回報這個偉大時代。
△2018年11月,吳洪甫(右一)在“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現場
2018年11月10日,2018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人物及事跡發布,吳洪甫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與老人一起入選的這20位最美退役軍人中,有的扎根基層,帶領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建設美麗鄉村;有的立足本職、敬業奉獻,守護人民財產安全;有的勇立潮頭、自主創業,成為行業翹楚、帶動群眾就業;有的遵守承諾、嚴守紀律,贍養英雄烈士母親,默守國家機密……他們是一個群體的側影,他們是廣大退役軍人立足各行各業、積極投身改革開放時代大潮的精神和風貌。
他們沒有辜負當兵的經歷,活出了最精彩的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幾十年如一日埋頭苦干,為國為民奉獻的志向堅定不移,對事業的堅守無怨無悔,就是“英雄”。
征程萬里,初心如磐。因為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就深深鐫刻上了軍人作風、軍人精神和軍人信仰;因為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就樂于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崗位上砥礪奮斗、無私奉獻。這便是我們新時代里的兒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