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員在訓練場以合影的方式慶祝畢業。李田田攝
“看著經過自己親手測試的導彈騰飛,是我有生以來最大的榮耀。”8月上旬的一天,在火箭軍某實彈發射訓練場,火箭軍士官學校2020屆測試控制專業士官學員姜金秀目睹劍嘯長空的一幕,禁不住熱淚盈眶。
兩個月前,學校按照導彈旅實戰要求抽組“劍鋒旅”并開展集訓,姜金秀與另外10名戰友經過層層考核選拔,成功選入技術營,成為火箭軍首批參與實彈發射的測控專業女士官學員。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兩個月集訓的節奏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快!專業學習、體能訓練、特情處置……姜金秀腦海中充滿了自己為托舉導彈騰空而書寫的成長筆記。如今,她們順利完成實彈發射任務,在實彈發射演練場提交了屬于自己的畢業答卷。
親手為導彈體檢,女學員們在實彈發射現場領取到了“未來戰場通行證”。“號手就位!”姜金秀在戰地晚會上大聲喊出這句話,作為對母校的告別。
“練到極致要用數據說話,差0.1V都是失敗”
“當《新華字典》一樣厚的教材發到手里時,我幾乎喘不上氣來。”回憶領取全新導彈操作規程的情景,活潑的者光會做了一個“窒息”的鬼臉。
測試控制,是在發射前為導彈進行“全身體檢”。而操作規程,是測試號手一切作戰行動的根本依據。者光會與戰友們想順利完成導彈測試升級任務,就必須熟記數以百計的操作規程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各種現象。而為了最大限度提升學員實戰能力,學校決定使用2020屆學員從未接觸過的某型導彈,開展本次實彈發射任務。
兩個星期,者光會沒日沒夜地背教材,總算把厚厚的一本規程“吃了進去”。令她沒想到的是,第一次模擬供電設備測試訓練就把她“打回了原形”。
“接通28V電壓!”訓練開始,指導教員發出指令。面對從未見過的操作面板,者光會大腦一片空白,手忙腳亂地擰了起來。突然,模擬訓練器紅燈閃爍,尖利的警報直刺耳膜。還沒等她反應過來,教員已經把“任務失敗”4個字填在了訓練記錄中。
“怎么搞的?電壓多加了1.2V,重新來!”聽到教員批評,者光會感覺胸口發堵。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可頭一回實操還是搞砸了,她鼻子一酸,差點哭出來。
“速度要快,精度要高。練到極致要用數據說話,差0.1V都是失??!”沒有給者光會平息情緒的時間,新一輪訓練在教員斬釘截鐵的口令聲中開始。
者光會咬著嘴唇,根據口令找到旋鈕,擰動……
一枚普通紐扣電池的電壓為1.5V,顯示在電壓表上的現象也不過是指針的小幅顫動。要想手動控制0.1V的微小電壓差,其難度可想而知。
“我還不信這個邪了!”一次次的失敗讓者光會心中的沮喪化為執著,非要和這個旋鈕較較勁。
為盡快形成“肌肉記憶”,者光會甚至閉上雙眼連接插頭。一次操作中,她不慎將金屬插針刺到指甲縫中,劇痛讓她的雙手一陣抽搐。然而,她硬是咬牙完成了整個動作,淚水與汗水交織在一起,滴落在訓練臺上。
一次,者光會與戰友從下午到第二天凌晨,連續訓練8個小時,將10塊散裝萬用表全部焊接完畢并且全部測試合格。每一塊萬用表都有30個色環電阻,她最終做到在1分鐘之內將電阻全部認清,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
“保精度就是保戰斗力、保勝利。”這句測試控制專業教員常掛著嘴邊上的話,金科玉律般刻在了11名女學員心中。
在不久前進行的實彈發射任務中,者光會與戰友們連續升級測試3枚導彈,保證了火力突擊的成功進行。
“都說女導彈兵是鏗鏘玫瑰,沒點硬功夫怎能在戰場綻放”
導彈轉載,是技術陣地上一項體力活——要將數噸重的導彈準確推送至指定地點,再快速用兩指粗的鋼索綁緊。
張婭娟沒想到,自己第一次推動訓練彈,差點闖了“大禍”。
張婭娟是轉載班組1號手,負責在彈頭位置推動轉載車。然而,轉載車上粗壯的彈體完全擋住了她的視線。
“1號準備!”
伴著學員骨干趙寒的哨音,幾乎看不到路的張婭娟手扶整流罩,與4名戰友合力前進。推動結構精密的導彈以適當的速度平穩前進,非常耗費體力。張婭娟低著頭、彎著腰,軌道與滾輪間巨大的摩擦力讓她有點喘不上氣,不得不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手臂上。
突然,趙寒發現軌道情況異常,吹響了暫停哨音。正使全身力氣埋頭推車的張婭娟沒反應過來,忘了剎車……
因為自己的力量不足,影響到整體的行動??粗鴳鹩褌兤v的表情,張婭娟心里難受極了。
“都說女導彈兵是鏗鏘玫瑰,沒點硬功夫怎能在戰場綻放!”躺在床上,張婭娟暗暗發誓,“一定要把體能練起來。”
從那天起的每個黃昏,張婭娟都準時來到操場。背沙袋、變速跑、推輪胎、扛圓木……漸漸地,她的手掌、肩膀上被磨出了繭。
一個月后,當張婭娟與戰友們又一次推動導彈,其他號手發現轉載車似乎沒有那么重了。
張婭娟一邊聽著哨音、一邊扶穩整流罩、一邊仔細觀察著彈體的移動速度,精神也逐漸平穩下來,最終順利完成了轉載訓練。
這群年輕的女學員,身上的那份勇氣與沉著,來源于日復一日的訓練。
女生大都怕黑、怕孤獨。為了幫助大家克服恐懼,鍛煉臨危不懼的堅強意志,學員隊在野營拉練的夜晚組織女學員穿越陌生叢林,限時返回營地。
潮濕、悶熱的叢林中藤蔓交錯,時不時竄出的小動物令女學員們精神緊張。趙寒手握指北針,帶領戰友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行進在泥濘的小路上。高大的樹冠擋住了月光,大家只能摸著黑、手挽手向前挪動。
整整5個小時,遠處的天邊已經發白,趙寒終于拉著戰友們走回了營區。每個人都狼狽不堪,但征服了恐懼的她們心里很興奮。
訓練的效果在實彈轉載現場發揮了作用。那天,趙寒指揮戰友們推送實彈。剛剛推到一半,裝載車突然發出金屬撞擊聲,她立即發出“停止”口令并蹲下查看。
這一看,趙寒大吃一驚。她發現車彈對接面有一條明顯的縫隙,兩者正在彼此碰撞,“要是碰撞影響彈上設備精度,后果不堪設想!”
趙寒很快鎮定下來。她立即組織戰友們對車體進行排查。好在有驚無險,迅速調整后,趙寒與戰友們繼續推進。
最后5米的距離,趙寒一直緊緊盯住軌道,仔細調整方向。導彈最終到位的一瞬間,她終于松了一口氣。
女學員們就這樣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與熟練的操作技能,在兩晝夜時間內連續完成了夜間轉載、連續吊裝等多項任務。
“未來戰場有我們的一片陣地,有我們在,陣地就在”
夜幕降臨,一場實戰化條件下的導彈測試升級訓練緊張進行中。
女學員張佳在供電車邊,為訓練彈連接測試電纜。沒想到,原本安靜的電流表指針突然跳動起來。
“漏電!”對導彈而言,測試中漏電是極其危險的。來不及多想,張佳立即切斷電源,沖向彈體拔下插頭,拖著數十斤重的線纜跑到安全區域,整個過程僅用了十幾秒。
站在身邊的教員向她投來贊許的目光。原來,這場“突如其來”的漏電是教員設計的,考驗的就是相關號手的臨機處置能力。
“訓練場情況不斷,實戰能力才能加速聚成。”該校測試控制系在演訓期間,常態化臨機設置特情,并穿插進行相關課目的強化訓練,讓女學員明白“要怎么處置”的同時,還懂得“為什么這么處置”。
與發射分隊協同,直接考驗女學員的戰術素養,復雜條件下能攻善防是優秀測控號手的一項必備技能。
一次導彈發射流程訓練中,裝載訓練彈的發射車剛剛準備駛出測試大廳,警報突然響起——“敵方”偵察衛星臨空。
此刻,原定的“火力突擊”時間已經臨近,怎么辦?為了在衛星過境后第一時間開赴待機地域,指揮員決定立即對發射車進行偽裝。
女學員楊品英第一個沖向發射車,和發射分隊的男學員一起拉動偽裝網。前一夜剛剛下過雨,濕漉漉的偽裝網比平時更加沉重。拖著偽裝網,楊品英與戰友們的手臂被小拇指粗的尼龍繩勒得青一道紫一道。
蹬著梯子,女學員張樹芳爬上高大的發射車頂,準備接住車下拋上來的繩子。沒想到,配合的男學員手勁很大,張樹芳一個沒留神,沾水的繩頭狠狠抽在了她的額頭上。眼前一黑,她險些跌下車去。然而,堅強的她逼著自己迅速平靜下來,雙手更加快速地向上拽動偽裝網。
很快,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幾張偽裝網被嚴嚴實實地布置在發射車上。衛星離開后,發射車載著訓練彈隆隆駛出測試大廳,卷著煙塵快速駛向陣地。
“未來戰場有我們的一片陣地,有我們在,陣地就在。”在當晚舉行的復盤會上,成功的特情處置經歷讓女學員呂紅紅倍感自信。
“拔劍揚眉,鏗鏘玫瑰。”無懼日曬、沙塵、暴雨,今天,她們在演訓場上體驗打仗,砥礪血性。明天,她們將走向一線戰位,迎著硝煙再出發。(張帆 李田田 特約記者 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