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和官兵在施工作業。劉雄馬 攝
“這條路失修多年,長期困擾我們,沒想到中國維和官兵前來幫助修繕,真是太感謝了!”近日,在黎巴嫩南部邊境“藍線”附近,當地優魯村村民阿里專門來到施工點,向中國維和官兵表示由衷感謝。
9月初,中國第19批赴黎維和建筑工兵分隊在完成部署后,展開了年度首個防衛工程施工任務,對意大利營和波蘭營等4個分隊的2條常用巡邏道路進行維護修繕。
這兩條道路位于“藍線”附近,黎以沖突期間受損極大,而且周邊埋下了地雷,對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路邊的山地都被鐵絲網封住,隨處可見紅色三角警示牌。”立體建筑連連長王兵介紹說,道路多為土路,到處坑坑洼洼。特別是在雨季時會更加泥濘難行,對重型工程裝備運送、施工作業和后勤補給等工作造成很大阻礙。
根據聯黎部隊要求,分隊要對兩條道路進行維護加寬和路面硬化工作,并重新構筑排水系統。
由于路況極為復雜,工程量比預估的增加許多。為了趕在雨季來臨前完成任務,分隊采用了“人停機不停”的輪班作業方式。部分施工地段極不平坦,工程機械需要在近30度的斜坡上作業,對操作手的精細化作業能力是很大的挑戰。而且道路一側就是雷區,最近的時候,挖掘機輪胎離雷區只有數米距離。
對于這樣一項艱巨任務,分隊專門選派了經驗豐富的隊員。挖掘機操作手宋海智曾多次執行演訓保障、搶險救災和援建地方施工等任務,次次帶頭啃下“硬骨頭”。這一次,他駕駛挖掘機采用“跨溝作業”方式展開施工,在確保施工質量同時,有效提升了施工進度。
在一些工程機械難以展開的卡脖子路段,分隊采取人工作業方式進行。在為一條道路構筑新的排水系統時,隊員們遇到一條堵塞多年的涵管,作業面極小。為此,大家利用工兵鍬、鋼釬等工具,采取“兩頭挖進”的作業方式,及時疏通了這條涵管。“晚上回去的時候,大家滿手都是血泡。”四級軍士長劉磊說,道路修好后,不僅將改善聯黎部隊雨季的巡邏條件,也會極大方便當地村民的日常出行和畜牧農作。
“難度越大,越能體現中國維和工兵的專業水平。”工程即將完工之際,聯黎部隊人員由衷稱贊中國維和官兵,“你們不愧是一支敢啃‘硬骨頭’的藍盔先鋒!”(劉雄馬 莊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