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如今已確定的審判時間即2021年1月,也完全可能被繼續推遲。
近期,美國軍事司法系統確定,“911事件”的主謀嫌疑人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以及其他四位嫌疑人,將在2021年1月11日在關塔那摩美軍監獄中接受審判。
而這個目前設定的審判時間,距離“911事件”已經將近20年了。這讓外界不禁唏噓,對涉事恐怖主義分子繩之以法的公正審判為何遲遲無法到來。
被黨爭遲滯的“911”嫌疑人審判
毋庸置疑,“911事件”對美國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具有重要節點影響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不僅僅是因為該事件造成了2996人死亡的慘劇,而且也是因為其徹底定義了美國自新世紀以來的對外戰略走向。
在“911事件”之后,美國很快開啟了所謂的反恐戰爭,陷入了中東反恐泥潭。現如今,美國仍舊以反恐為由持續努力保持在中東地區的所謂領導力,而自2001年就開啟的阿富汗戰爭至今仍未結束,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軍事行動,持續牽扯著美國的戰略轉向。中東地區的地緣秩序,也因“911事件”及其后美國的反應而被徹底打亂,進入了罕見的“權力重構”亂局之中。
“911事件”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公眾的“安全觀”,極大地激化了美國國內的種族與族裔矛盾,構成了加速美國國家命運轉向的重要“分水嶺”。
在“911事件”的深遠影響持續發酵的同時,“911事件”的追責、賠償等后續問題竟然只能持續緩慢地推進。
今年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最終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911受害者永久補償法案》,將“911事件”相關受害者賠償基金的償付期從2020年延長到2092年,即對受害者的權益進行了終身覆蓋。而這一決策其實也是經過了多年爭論,才最終走出了兩黨政治極化的國會立法迷宮。
但關于“911事件”嫌疑人的審理,卻仍舊在黨爭和所謂“程序正義”之間被延宕至今。
事實上,主犯等五位嫌疑人都是在2003年前后被抓捕的,隨后就進行了數次聽證與預審。甚至按照目前揭露的信息,為某一次預審所準備的材料就可以“海量”到兩萬頁左右。如此反復“程序”,直接延緩了對嫌疑人進行審判的進程。
即便是如今已確定的審判時間即2021年1月,也有觀點認為,美國相關的司法方面未必能在那個時間節點前,徹底完成聽證與預審程序。因而,2021年1月的時間點可能還會被推遲。
2021年開審時間也可能存變數
更為關鍵的變數來自于政治層面,特別是不同政黨對“911事件”嫌疑人審理程序的理解和主張。
最先接手的小布什政府,出于軍方利益的驅動及其對于關塔那摩監獄的態度,選擇支持軍事法庭來審判“911事件”嫌疑人。但隨后,因為程序冗繁以及關塔那摩監獄的“虐囚丑聞”等問題,軍事法庭的最終審判被一拖再拖。
2009年民主黨政府上臺之后,奧巴馬在競選期間,就曾承諾徹底關停關塔那摩,因而支持回到“911事件”事發地、由紐約的聯邦地區法院進行審理。但這一主張遭遇了國會共和黨人的強烈反對,最終再次不了了之。
如今到了共和黨再次執政,該審判又回到了共和黨主導的議程當中,這才有了在2021年由軍事法庭審判的安排。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所謂“程序”意義上繼續推遲,特別是如果2020年大選的結果導致在2021年時白宮轉回到民主黨人手中的話,不知道“911事件”嫌疑人的審理會不會再次出現巨大的調整變數。
而即便可以順利在2021年1月開審,由于日久經年和部分證人不在世等情況,后續審判過程也極可能曠日持久。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