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是潛艇最主要的攻擊武器,一枚重型魚雷擊沉一艘萬噸級艦船并不是神話。那么,如何反制魚雷的攻擊?長期以來,各國普遍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拖曳干擾誘餌,欺騙、吸引來襲魚雷偏離艦艇目標。另一種就是利用反艦火箭深彈的爆炸,摧毀來襲魚雷。但是,隨著魚雷抗干擾能力的增強,加上火箭深彈缺乏精確制導,采用這兩種方式都存在很大風險。
如今,一種效果更好的反魚雷武器已經問世,它就是俄羅斯戰術導彈武器集團旗下一個企業研制的“包裹-E/NK”反魚雷系統(下文簡稱“包裹”)。據俄羅斯“地區”科研生產聯合企業總設計師康斯坦丁·德羅博特稱,這一系統不久即可實現量產。
據介紹,與以前的反魚雷方式相比,“包裹”既能摧毀敵潛艇也可攔截來襲魚雷。它采用以魚雷攻擊魚雷和潛艇的“硬殺傷”方式,突出了“精確性”。這種“精確性”來自于它有完整的系統提供自動化支撐。
“包裹”由以下子系統構成:主控制系統、發現來襲目標的聲吶系統、發射裝置和直接摧毀目標的魚雷。
由于采用了自動化解決方案,一旦進入作戰狀態,“包裹”會自主搜索探測來襲目標,計算分析目標的運動參數,進行辨識區別,然后選擇相應的魚雷做好攻擊準備。指揮員只需下達武器使用命令即可。命令下達后,指揮員即可撒手不管,“包裹”會按照“發現魚雷-予以消滅-再搜尋潛艇-發現目標-予以摧毀”的程序自主運轉。
“包裹”所使用的魚雷是其亮點之一,分別是反潛魚雷和反魚雷魚雷。除反魚雷魚雷使用80公斤高爆戰斗部外,兩種魚雷在尺寸上沒有太大不同,直徑只有0.324米,長3米,便于艦艇攜帶。據稱,這些魚雷的智能化程度也較高,在淺海、人工和自然干擾等情況下表現出色,而且可以視情升級軟件,有效提高魚雷的打擊效能。
在此之前,美國、意大利等國也在開展此領域的研究工作,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尚未取得與俄羅斯相似的成果。盡管有專家認為,“包裹”距離量產列裝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總設計師康斯坦丁·德羅博特稱,該系統已經成功進行了試驗。
如果“包裹”順利量產和列裝,將為更多國家今后發展艦艇反魚雷技術提供又一思路和借鑒。(常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