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國際 > 正文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來源:今日頭條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19-10-17 14:04:52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國旗是象征國家形象的旗幟,其形狀一般為長方形,并由各種顏色、圖案構成,用以反映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特色。

  比如說,日本的日之丸旗,它和這個國家的名稱由來一樣,都跟太陽有關系。因為日本從古至今都崇拜太陽,并且以身處“日出之地”的美名而自豪,該旗幟融合了“日出之地”的神圣、朝氣、純潔,以及正義等美好的象征于一體(理論上是這樣)。

  另外,像歐洲、西亞、北非等基督、伊斯蘭國家,國旗上大多都會有“十字”標志,這是因為這些地區的古代國王都是基督,或者伊斯蘭教的信徒。

  那么,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誕生之地,印度又是怎樣設計自己的國旗的,有沒有將佛教印入國旗呢?印度國旗中間的“車轱轆”是什么意思?對此,我想許多人可能都曾有過一些疑惑。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印度國旗分為兩個部分:三色底色和中間的花紋圖案。

  三底色當中,最上方的橙色代表印度教,象征著勇氣與無私。印度教是一個了不得的宗教,全球擁有信徒超過10億人,僅次于基督教(15億)和伊斯蘭教(12億),比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信徒多出7億來。毫無例外,在印度本土,信奉印度教的人數是最多的(信徒人數約8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

  數千年來,印度教宣揚的“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階層根深蒂固,即使是在社會現代化的今天,種姓制依然可以在印度大行其道,高種姓的人似乎依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可以對低種姓的人執行私刑。由此,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的影響力便可見一斑。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印度國旗最下方的綠色代表伊斯蘭教,這是大地的顏色,象征著繁榮。伊斯蘭教本是一個誕生于阿拉伯半島的宗教,公元7世紀才誕生,是比較年輕的宗教。但是在公元1200年前后,西亞土耳其和阿富汗人入侵印度北部,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德里蘇丹國。帝國存在了300余年,伊斯蘭教也得以在印度開枝散葉,時至今日,伊斯蘭教已然成為印度宗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超過一億的信徒。

  國旗正中的白色,表示其他宗教,象征著光明與活力。印度宗教系統十分復雜,宗教林立,除了上述宗教之外,還有佛教、耆那教、錫克教、基督教、祆教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宗教。所以,干脆就用了白色來統一表示了。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印度國旗的正中心是一個擁有24根輻條的藍色輪子,即:阿育王脈輪,它象征著真理與道德。

  因為國旗正中的標志是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國旗文化的核心所在,為了尋找合適的中心標志,印度從早在爭取獨立時就開始著手研究,但直到1947年8月15日正式獨立前夕,才最終確定了將阿育王脈輪作為印度國旗正中間的核心符號。在此期間,與這個阿育王脈輪爭議最大的是象征著勤勞的紡車輪,但最終紡車輪標志被排除。

  阿育王脈輪是由24個輻條組成的圓環,它是古代印度文化和佛教的一種標志,一般出現在與阿育王相關的建筑或者法令當中。阿育王脈輪看上去很像車轱轆,但事實上,它的前12根輻條象征佛法中的“十二因緣”,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后12根輻條象征每個階段像對應的十二個痛苦。

  那么,印度的佛教符號很多,憑什么只有阿育王的脈輪符號可以印在國旗正中心?阿育王對印度究竟意味著什么?我想,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從阿育王和他的孔雀帝國說起。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阿育王脈輪(文物)

  阿育王/孔雀帝國簡史:

  阿育王是印度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孔雀王朝是一個存在于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5年的印度大一統帝國。

  我們觀察印度6000年的歷史縮影就會發現,在20世紀獨立之前,印度歷史上共有四個階段完成了大致上的統一,其余大部分時期基本都是以若干個小國的混亂形式存在。

  這四個統一時期(按照時間早晚順序排列)分別是:孔雀王朝、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東印度公司。

  然而除了孔雀王朝之外,其余三個統治時期基本都可以說是外族入侵。而孔雀王朝從公元前324年推翻難陀王朝時起,到公元前185年解體滅亡,僅維持了130多年。但誰也沒想到,這130年的時間,竟成為了印度歷史上最為耀眼的時刻。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阿育王的獅子柱頭

  孔雀帝國誕生于印度危急存亡的時刻——亞歷山大東征,它的前身是一支為抵抗外來入侵(亞歷山大)而生的軍事力量。亞歷山大死后,其帝國四分五裂,他的部將塞琉古為了重整帝國河山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和經歷,這使得印度地區的孔雀帝國得以順利擴張和壯大,最終得以和塞琉古帝國分庭抗禮,打的有來有回。

  公元前297年,孔雀王朝的第一代君主旃陀羅笈多絕食而死(耆那教宗教習俗),他的兒子賓頭娑羅繼承了帝國的衣缽。除了鞏固國家內部的安定之外,賓頭娑羅還統一了印度南部的大部分區域。賓頭娑羅死后,阿育王成為孔雀帝國第三代皇帝。

  對比前兩代君主的“武功”而言,阿育王無疑要顯得遜色很多,他除了血腥奪權、鎮壓內部暴亂之外,唯一的成就便是吞并了以及東部沿海的彈丸小國羯陵伽。但是,阿育王的“文治”之功就絕非帝國的前兩代君主可比,即使是放眼印度數千年歷史長河,阿育王的功績之顯赫也是空前絕后的。

印度國旗中間一個“車轱轆”是什么意思?

孔雀帝國全盛圖(羯陵伽在東部海岸)

  當阿育王征服羯陵伽之時,印度次大陸上除了南部的邁索爾之外,基本都已經得到統一,疆域達到極盛,超越古往今來印度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年近半百的阿育王面對滿地戰死的尸體和燃燒的房屋,忽然頓悟,并皈依了佛教。(據說是因為她認為佛教是對所有人類和動植物都有益的宗教。)

  從此之后,阿育王一改往日殘暴的形象,轉而變成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以佛法治國,他宣布不再主動挑起戰爭,并將佛教定為國教。

  在阿育王早年繼位之時,佛祖就已入滅(死亡)100多年,佛教內部派系分裂十分嚴重,正在逐步走向沒落。但是阿育王皈依之后,這種現象得到很大的遏制,許多佛教經典重新得到系統的編撰和完善,佛教規模逐漸開始恢復壯大。

  除此之外,阿育王還利用自己的威望,派遣大量的僧侶去東南亞、斯里蘭卡、甚至是西亞、東歐地區傳播佛法,并在世界各地建造了84000個佛塔來保存佛陀的遺物,讓佛教成為了世界性宗教。

  阿育王晚年的舉措讓孔雀帝國遠離戰亂,經濟文化空前發達,向后人展現了印度歷史上空前絕后的經濟實力。難怪會有人感嘆:在印度數千年來前赴后繼的統一斗爭當中,或許只有阿育王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以一己之力,興一教,強一國。兩千多年過去了,佛教至今仍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而阿育王和他的孔雀帝國,依然是印度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一頁。當我們回首遙望印度的歷史,再對比今日的印度次大陸時,才明白阿育王是多么偉大。

  我想,這可能也是為什么阿育王的脈輪會被印在印度國正中心的原因吧!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国产精品一卡两卡 |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 最新国产乱子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