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 《印度快報》網站10月15日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C·拉賈·莫漢的文章稱,中國與尼泊爾關系中一個重要的層面——雙邊安全合作的深化值得關注。文章稱,這里指的不是軍事和防務交流,而是兩國警察、情報機構、邊境管理組織和執法部門之間不斷擴大的接觸。
文章指出,中國對有別于“防務外交”的“安全外交”的興趣并不僅限于尼泊爾。
文章稱,有別于“防務外交”的“安全外交”已成為中國在所有地區國際關系中的主要元素之一。中國經濟的全球化、數字化、人員跨境流動的不斷增長以及境外投放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增加,使得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執法合作成為中國的一大重點問題。
文章認為,安全外交涉及的問題包括追蹤中國反腐運動中的外逃人員、到其他國家尋求庇護的罪犯、打擊恐怖主義、防止販毒、幫助海外的中國公民和游客。
文章稱,中國對安全外交的重視還反映在,在近日與加德滿都簽署的20份文件中有4份與執法有關。這些協議涉及邊境管理、邊境安全設備供應和司法協助等。中尼雙方對簽署邊界管理制度協定和中尼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表示滿意,希望早日締結中尼引渡條約。雙方還同意進一步加強執法機構信息交流、能力建設和培訓合作。
文章分析,中國國內行政結構的大規模現代化、對新技術的大力投資以及將執法有效納入中國的外交政策改變了中國對安全外交的追求。這絕不僅限于鄰國,現在已經遍及所有地區——從北美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到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還在參與制定新的國際執法規則,塑造關于目前面臨問題的討論,并在處理執法問題的多邊組織中謀求領導地位。與之前的其他大國一樣,中國將安全外交和執法合作視為重要的治國手段。
5月29日,一輛尼泊爾貨車滿載貨物駛過連接中國和尼泊爾的友誼橋。(周盛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