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日,美國維權團體“美國無饑餓”(Hunger Free America)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由于“公共負擔”政策的寒顫效益,紐約移民社區中有近29%的民眾放棄使用糧食券,使用“緊急食品”的人則較2018年同期攀升。
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根據調查報告,全市六年來失業率下降、薪資調漲,處于饑餓邊緣的人口人數下降,但由于不斷上漲的住房與生活成本,饑餓指數與經濟衰退時期仍不相上下。
這份報告還顯示,特朗普政府2019年提出的公共福利新規已對移民小區形成震懾效應,近29%的移民受訪者稱,他們擔心成為“公共負擔”,對日后綠卡或入籍申請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放棄使用糧食券,轉而使用緊急食品計劃,致使緊急食品使用量攀升。
報道稱,饑餓邊緣定義為家中無法每天確保有充足食物。饑餓將導致兒童無法集中經歷學習,老人不能獨立生活。數據顯示,紐約市食物饑餓邊緣的民眾數量,較2013年到2015年,同期下降27%,從142萬減至104萬。
該組織總監伯格表示,紐約市的薪資根本無法支撐日益上漲的住房、健保、育兒及其他家庭支出,才導致數百萬人仍在饑餓在線掙扎。
伯格說,2005年到2008年間,全市每家所需的生活月支出僅為4000美元,但在2015年至2017年間,每月生活支出漲至5000美元,導致饑餓邊緣人數指數局高不下。他表示,只有提高民眾的薪水并保證聯邦糧食券預算,才能減少全市處于饑餓邊緣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