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韓兩國就薩德反導系統問題鬧得沸沸揚揚,韓方不顧中方的合理關切,執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給東北亞局勢蒙上了一層不確定因素,同時也使韓國的不少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時過兩年之后,韓國有關方面不但沒有吸取當年的經驗教訓,反而變本加厲想要加強和完善自己的反導系統,這一舉動恐怕將給韓國帶來又一輪的苦果。
L-SAM系統使用的遠程防空導彈和反導攔截彈
展會上介紹L-SAM系統反導攔截彈所使用彈頭的展板
日前據外媒報道,韓國正式立項開始研制韓版"薩德"系統——L-SAM系統(遠程地對空導彈系統)。韓國國防采辦項目管理局表示,將為該系統投資 9700億韓元,預計2024年左右完成研制,并在2028年前后正式裝備部隊。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作為2006年就開始理想建設的韓國防空反導系統(KAMD)的一部分,L-SAM系統擁有兩種導彈,一種是攔截大氣層內飛行器的遠程防空導彈,另一種則是攔截大氣層外彈道導彈的反導攔截彈。
據悉,前者的射程為150-200公里,可以打擊各種作戰飛機和巡航導彈;而后者則采用了先進的雙脈沖高能固體火箭發動機,并擁有與"薩德"類似的動能彈頭。或許是對自家的動能彈頭不放心,韓國科研人員還為導彈研制了定向破片戰斗部。有消息表明,未來L-SAM系統將混裝防空彈與攔截彈。
美國研制的"薩德反導系統"
美國研制的"薩德反導系統"
雖然L-SAM系統有"韓版薩德"之稱,但它與美國"薩德反導系統"相比,在性能方面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美國"薩德反導系統"是一種射高在40-150公里,射程超過200公里的專業反導系統,而L-SAM系統在射程、射高、攔截彈速度等諸多關鍵性能上,均與"薩德反導系統"有著不小的差距。
其次,L-SAM系統所使用的多功能火控雷達,是一種S波段大型遠程雷達。盡管韓國方面宣城該雷達性能和"薩德"所使用的AN/TPY-2雷達大致相同,且最大峰值功率可達400千瓦。但考慮到韓國此前并沒有太多研制類似雷達的經驗,指望L-SAM系統的雷達來替代AN/TPY-2雷達是不太現實的。所以,L-SAM系統這款"韓版薩德"與真正的美國"薩德反導系統"只能是互補關系,并且是美國"薩德"為主韓國"薩德"為輔。
2015年7月,韓國首次試射M-SAM地空導彈
與美軍"薩德"和"愛國者"組成的高低雙層末端反導系統相同,韓國在研制L-SAM系統的同時,還研制了M-SAM系統(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作為KAMD系統的一部分,M-SAM系統所承擔的任務與"愛國者"-2/3基本相同。據稱,該系統在研制過程中得到了俄羅斯金剛石設計局的支持。因此,M-SAM系統所使用的導彈與俄制9M96導彈十分相似。
韓國M-SAM系統組成圖
根據韓聯社的報道,M-SAM的雷達來源于俄羅斯50N6A型多功能無源相控陣雷達,搜索距離150公里,可以同時引導并攻擊6個飛機類目標,未來還可能采購以色列的"綠松石"有源相控陣雷以增強M-SAM的反導能力。2017年,韓國軍方宣布M-SAM導彈的研發工作基本完成,可以在距離地面10-20千米的高空攔截短程彈道導彈。隨后韓軍開始部署M-SAM防空反導系統,和"愛國者"導彈系統一起承擔起末段低層反導的任務。
韓國防空反導系統作戰示意圖
雖然韓國防空反導系統(KAMD)看似十分強大,但其中潛在的問題也非常多。通過前文的諸多資料我們不難發現,韓國的這套反導系統包含了本國、美國、俄羅斯甚至是以色列的技術。將這套近乎是"大雜燴"的技術結合起來,如果整合手段得當,無異可以發揮各個子系統的優勢,從而打造出一款高性能的反導系統。但如果整合效果不盡如人意,那么KAMD恐怕將難以勝任其工作。畢竟國家級反導系統的技術難度很高,連美國軍方也無法做到萬無一失,那么借助美國之手的韓國又能做到哪一步呢?這點或許只有韓國人自己清楚。
按照韓國地空導彈項目發言人說法:未來,韓國將會擁有L-SAM、M-SAM、愛國者2、愛國者3等四種反導武器。再配合上美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韓國防空反導系統將成為亞洲第一反導系統。這里的第一可能有兩個特指,一是亞洲首個反導系統,二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反導系統。無論指的是哪一個,只要韓國本土持續部署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那么東北亞的緊張局勢就難以獲得緩解,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再進一步加強其反導系統,無異于"花樣作死"。未來韓國的反導之路該如何走下去,該向何處走,還需要韓國有關方面仔細斟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