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利庫德集團26日舉行主席選舉,現任主席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擊敗對手吉德翁·薩爾,成功連任。這意味著內塔尼亞胡將繼續帶領利庫德集團備戰明年3月的議會選舉。
明年3月選舉將是以色列12個月內第三次議會選舉。前兩次選舉結束后,內塔尼亞胡作為利庫德集團主席均獲得了組閣權,但都以失敗告終。媒體認為,內塔尼亞胡雖然贏得黨內選舉,但對于打破以色列政治僵局恐無助益。
以色列全國約11萬利庫德成員26日完成投票。投票數據顯示,內塔尼亞胡得票率為72.5%;曾任教育部長和內政部長的薩爾為27.5%。
內塔尼亞胡27日早些時候在社交媒體“推特”發文:“這是一次巨大勝利。”
薩爾對內塔尼亞胡表示祝賀。他說,自己不后悔競選利庫德集團主席,“如果沒有準備好承受自己堅信道路可能帶來的風險,就永遠不可能勝利”。
薩爾是內塔尼亞胡在這場選舉中的唯一對手。媒體報道,利庫德集團注重“忠誠”,成立70多年來僅有4名領導人。然而,內塔尼亞胡連續兩次未能組建政府,引發黨內不滿,給薩爾“挑戰”留下一定空間。
利庫德集團如果和競爭對手藍白黨聯手,可以組建多數政府。但藍白黨堅持,不會在內塔尼亞胡受到指控的情況下與利庫德集團聯手。
內塔尼亞胡11月21日受到以色列檢察機關正式指控,罪名是受賄、欺詐和背信。他否認罪名,指認檢方發動“未遂政變”。
根據以色列法律,總理受到指控并非必須下臺。以色列最高法院下周將開始考慮,受控人員能否獲權組閣。不過,最終裁決時間尚不清楚。
美聯社報道,12個月內舉行三次議會選舉在以色列歷史上屬首次,不僅浪費納稅人錢財,看守政府也無法充分行使職責,耽誤一些關鍵部門的人事任命、長期決策和軍隊預算。
受以色列政局影響,美國政府至今沒有發布外界關注的完整版中東和平方案。(陳立希)(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