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王世純】1月2日,伊朗革命衛隊少將蘇萊曼尼被美軍空襲炸死。
為防止伊朗可能的軍事報復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威脅稱,美國剛剛在軍事裝備上花費了“兩萬億美元”。如果伊朗“膽敢攻擊”,美軍將毫不猶豫地動用“漂亮、全新”的武器“伺候伊朗”。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言論,美媒卻潑了一盆涼水。《華盛頓郵報》1月6日指出,特朗普時期在新裝備采購上也遠遠沒有“兩萬億”;特朗普時代美國空軍機隊老化、戰備率低的問題沒有得到改善;同時在新國防政策下,特朗普在中東的戰爭預算也不夠;特朗普夸大了美軍與伊朗進行重大沖突的準備程度。
與五角大樓關系密切的防務新聞也在1月5日的社評中指出,在“大國競爭”的國防政策指導下,美軍大量預算用于研發新軍事裝備應對“中俄威脅”。如果美軍重返“中東泥潭”,將影響目前的國防策略。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夸大其詞
《華盛頓郵報》1月6日在一篇名為《特朗普夸大美軍軍費開支和面對伊朗沖突的準備程度》的報道中指出,特朗普總統近日多次聲稱,他已經“完全更新”了美軍的裝備,并表示已經“花費了2萬億美元”購買武器,為與伊朗的重大沖突做好了準備。但他的言論嚴重夸大了支出,掩蓋了戰機機隊老化戰備率不足等問題。
1月5日,面對伊朗的報復言論,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威脅稱,美國剛剛在軍事裝備上花費了“兩萬億美元”,如果伊朗“膽敢還擊”,美軍將毫不猶豫地動用“漂亮、全新”的武器“伺候伊朗”。
文章援引國防預算專家、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哈里森的話稱,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軍事裝備的采購支出要比兩萬億少得多,僅僅為4200億美元,剩下的錢花在了人事、運營和維護、研發等方面。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的一位發言人說,特朗普總統指的不僅僅是裝備,而是2017-2019年的國防預算總和。
除了軍費開支被夸大以外,美軍目前的戰備情況也不樂觀。《華盛頓郵報》表示,盡管特朗普時代采購預算相較于奧巴馬時代有所增加,但美國空軍目前機隊、艦隊老化、戰備率低等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惡化了。
特朗普時代,美軍確實采購了很多先進戰機,五角大樓購買F-35戰機的訂單數量超過以往——美軍先后采購了價值340億美元的F-35戰斗機,但有限的新戰機沒有改善機隊整體老化的趨勢。
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空軍388聯隊和419預備役聯隊的52架F-35戰斗機同時升空 圖源:美國空軍
根據美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公布的數據,美國軍方仍然依賴許多較老的飛機,美國空軍機隊中的預警機、運輸機、戰場指揮機等輔助機已經服役近30年。而加油機機隊和RC-135偵察機機隊均服役50年以上。根據《空軍時報》發布的統計數據,空軍的整體任務完成率已經從2012年的77.9%下降到2018年的69.9%
美國空軍輔助機隊機齡過大,KC-135等機齡已經到了52歲 圖源:《空軍時報》
防務分析人士說,隨著老舊飛機的維護成本越來越高,美軍全體機隊均面臨戰備程度低的困擾。防務專家認為,在特朗普的任期內,美國空軍戰備能力的問題實際上可能已經惡化。
空軍智囊團協會的退役中將戴維·德普圖拉告訴《華盛頓郵報》,自1947年以來,美國空軍從未像今天這樣規模小、戰備程度差、機齡老化。
而即使是新銳大量的F-35戰機,也面臨著出勤率嚴重不足的問題。根據去年美國“政府問責局”發布的調查報告,美國軍方目前的F-35機隊只能執行三分之一的設計任務,而且出勤率堪憂。
《華盛頓郵報》在文章中總結稱,目前的緊張局勢凸顯了特朗普政府在炸死蘇萊曼尼以后的戰略不確定性,以及白宮并未對地區出現更多麻煩做準備。特朗普周日發布的推特夸大了購買設備的數量,顯然是為了阻止伊朗在蘇萊曼尼死后采取報復行動。
由于問題太多,防務新聞干脆做了個專題 圖源:防務新聞網站截圖
預算危機
《華爾街日報》指責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對美軍投資“夸大其詞”,沒有做好伊朗升級沖突的準備。而防務專家們則更加擔憂美國重返“中東泥潭”,會消耗本來就緊張的美軍軍費,影響與中俄的“大國競爭”。
《華盛頓郵報》認為,盡管美國軍費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但這筆龐大的費用被分散到許多項目和重點項目中,這些項目不太可能在中東沖突中發揮作用。
和五角大樓聯系密切的“防務新聞”網站,1月4日發表標題為《炸死蘇萊曼尼對當前和未來國防預算的影響》的社評。文章援引多位防務專家的話稱,隨著美軍炸死蘇萊曼尼引發地區局勢緊張,五角大樓可能將在海灣地區重新進行投資。
防務新聞報道截圖
蘇萊曼尼被刺殺一事無疑打亂了美軍處于收縮態勢的全球部署。就在蘇萊曼尼被刺殺的幾個星期前,國防部長埃斯珀宣布,他正在考慮在全球多個地區撤軍,以便節約軍隊開支與中俄進行“大國競爭”。但現在,美軍不得不從本土重新增兵中東。美國智庫萊克星頓研究所研究院古爾諷刺的表示:“就在防長宣布全球撤軍兩周以后,我們向中東增兵了4000多人。”
隨著局勢走向長期緊張,美國的防務專家們對于美國重返“中東泥潭”,影響軍備投資一事表達了擔憂,一位熟悉“大國競爭”戰略的五角大樓前官員告訴防務新聞,目前向伊朗的增兵以及有限的軍事行動花費的預算,均沒有超過
表示:“在中東增兵5000人,是否能在6個月內扭轉局勢?增兵一萬就能扭轉局勢嘛?沒有人真正知道。”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退役美國潛艇艇長、防務分析人士克拉克告訴防務新聞,對巴格達的空襲與目前“大國競爭”國防戰略不一致。
盡管有專家對于美國重陷泥潭一事態度悲觀,但也有美國防務專家們認為,特朗普當局會保持“定力”,不會與伊朗進行大規模沖突,以節省資源和中俄進行“大國競爭”。
艾瑞斯獨立研究公司的防務分析師格蘭特預計。美國的軍事行動仍將是有針對性的小規模行動,比如針對特定目標的無人機空襲。他說:“與伊朗關系升級是否會使當前大國競爭‘國防策略’失效?當然不會,因為俄羅斯和中國的技術威脅仍然是實實在在的。”
而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空軍軍官彭尼則表示,即使美國重新卷入中東的沖突,美國國防部也不能讓自己分心,偏離既定“大國競爭”的既定戰略目標。她還樂觀地表示,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針對中俄在技術方面的投資都“不會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