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從住宿和汽車領域起步的“共享經濟”已經逐漸蔓延到各個領域,如今在韓國又出現了“共享美發店”。不用擔心昂貴的租金和裝潢等初期投資費用,和多名發型設計師一起共享空間和設備,便可成為美發店老板。
在首爾江南區驛三洞某美發店門口,聽不到“歡迎光臨”等店員招呼客人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門口接待桌上擺著一臺平板電腦,顧客輸入自己的姓名,屏幕上即可出現各位設計師及可預約時間,點擊一位設計師的名字后,便可以從各種發型設計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造型。通過這一系統,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選擇發型設計師。這里便是共享美發店“Palette h”。在這里工作的四名發型設計師都是“老板”,他們共享營業空間和設備。
做了20年發型設計師的申載賢(音譯)于2018年創辦的“Sevenavenue”是韓國第一個共享概念的美發店,目前在全韓國已開設了四個分店。最近一個月里,以首爾江南地區為中心,又陸續出現了“Salon Forrest”、“Shair Spot”等共享美發店。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共享美發店呢?
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共有11.8萬余家美發店,但大約40%的美發店都會在開業3年內倒閉。每年倒閉的美發店數量占總數的10%。
業界認為,店面租金高昂、裝潢等初期投資費用高,卻無法保證收益,是導致美發店大量倒閉的主要原因。
因此,共享美發店的誕生,備受關注。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降低過于昂貴的初期投資,提高了美發店生存下去的概率。
創辦“Salon Forrest”的李昌烈(音譯)稱,“成立一個10坪(大約33平方米)左右的個人美發店大約需要6000萬至7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6萬至42萬),共享美發店只需要投入300萬至6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萬至3.6萬)的擔保金,幾乎沒有其他初期成本”。
另外,共享美發店的擴散主要還得益于人們消費模式的變化。以往人們選擇美發店主要看著名設計師的品牌“招牌”。但最近消費者更喜歡,可以在社交網絡上打造自己喜歡造型的發型設計師。
共享美發店最早誕生于國外。2016年在日本原宿開業的“Go To Day”就是一家為發型設計師提供共享營業空間的美發店。2010年北美地區還出現過支持低成本創業的加盟店形式共享美發店“My Salon Suit”。
作為新生產業,自然面臨著一定的“監管”風險。根據韓國現行《公共衛生法》規定,多名營業者共享洗頭間存在一定的“違法”問題。
“Shair Spot”的老板宋基賢表示,“希望這些在共享經濟誕生前制定的老一套法規制度,能夠根據時代的變化作出相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