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擁有世界上威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核力量,但美國似乎并不滿足。
據Thedrive網站援引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披露,去年年末,美國海軍一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出海進行戰備巡邏,其搭載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使用了一種全新的低當量核彈頭,這遭到觀察人士猛烈批評,認為美國此舉意在降低核戰門檻,非常危險!
圖片:發射中的三叉戟IID5
FAS在今年1月20日首次披露,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田納西”號(SSBN 734)于2019年12月下旬離開位于佐治亞州金士灣海軍潛艇基地的母港,進行了一次戰略巡邏,這次戰略巡邏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其“三叉戟II”潛射洲際導彈,攜帶了數量不明的全新W76-2型核彈頭。
圖片:“田納西”號
W76-2是一種罕見的低當量戰略核彈頭,其當量僅為5000噸,比“三叉戟II”導彈主要攜帶的W76-1(約9萬噸級)小18倍,比W88(約45萬噸級)小90倍以上,相比起1945年8月6日投向日本廣島的“小男孩”,W76-2的威力也要減半,FAS披露,W76-2計劃生產50枚。
圖片:W76-1,核裝置包裹在MK4A型再入飛行器里
攜帶W76-2的三叉戟II射向敵國大城市,不會造成大面積的毀傷,卻會帶來無盡的恐懼。
美國核武器歷史學家亞歷克斯·韋勒斯坦(Alex Wellerstein)借助一種地圖軟件,模擬其射向華盛頓特區的情況,W76-2引爆時的火球直徑超過490英尺(近150米),影響周邊1.5英里(2.4公里)的區域,相比之下,W88的火球寬度約2330英尺(710米),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光輻射和核輻射影響周邊18英里(29公里)區域。
圖片:W88、W76-1和W76-2擊中華盛頓的情況
核武器不應該是威力越大越好嗎,為何美國又要開發這種小威力核彈呢?
原因在于,根據今年年初最新數據,美國當今總共有大約5800枚核彈頭儲備,其中約1750枚處于戰備狀態,但大部分都是數十萬噸當量的戰略核彈頭,考慮到這種末日武器使用門檻非常高,因此美軍開始追求一種可以執行“有限核打擊”的戰略武器,W76-2就是這一產物。
圖片:W76-2的官方徽章
但批評者認為,美國完全不缺乏可執行“有限核打擊”的核彈頭。在美國的核武庫中,B61核航彈可供包括F-16戰斗機在內的絕大多數戰術、戰略對地攻擊飛機使用,這種核航彈是一種可調威力設計,其最小威力可設定為300噸或數千噸級,最大威力在40萬噸級(Mod11型),正在研發的Mod12型加裝了GPS衛星制導,這種核彈被部署在土耳其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
圖片:測試中的B61-12
因此,很多觀點認為,美國研發、部署這種新型核彈頭,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讓核戰的門檻降低了,可以對無核國家使用低當量的核武器,作為一種終極打擊手段,常規打擊能力已經夠強的美國,還在追求這種終極威懾能力,不免讓世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