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直】當地時間12日,歐盟各國外長舉行會議,決定對“參與毒害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的俄官員和實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但強調制裁不應該妨礙歐俄在其他問題上開展合作。此舉引發俄羅斯的不滿。俄外交部13日表示,布魯塞爾的舉動不會達到穩定歐洲局勢的目的。俄外長拉夫羅夫周二更是直言,如果西方國家不明白必須進行相互尊重的對話,那么莫斯科可能會停止與布魯塞爾的對話。
據俄《消息報》、德國《世界報》等媒體13日報道,歐盟各國外長會后發表聲明,稱俄尚未對未遂謀殺案提供可信的解釋,因此“除了俄羅斯的介入和必須承擔責任外,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可以說明納瓦利內的中毒”。法國和德國上周提出一份制裁名單,6至8名俄人員以及一個實體“上榜”。有消息稱,俄羅斯“與毒劑開發、儲存等有關”的人員可能被列入制裁名單。歐盟將于本月15日到16日舉行峰會,屆時將對“黑名單”上的人員和實體進行確認和批準。
對于備受關注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認為,歐盟的最新制裁將不會影響這一俄歐合作項目的建設。據北德廣播電視臺13日報道,該臺記者到項目施工現場查看,發現項目仍在建設中。
在決定制裁俄羅斯的同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12日強調,這不應妨礙歐俄在其他問題上開展合作。奧地利外交部長沙倫貝格稱,歐盟這種做法為“兩軌制”:一方面,歐盟準備對俄采取強硬政策;另一方面,歐盟不拒絕就自身重要問題與俄羅斯進行對話。
德國《世界報》稱,實際上,在周一的歐盟外長會上,各國并未就如何制裁俄羅斯達成一致意見。塞浦路斯和意大利對制裁莫斯科持懷疑態度。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俄總統普京是可靠的對話者,應該與之進行戰略對話。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3日報道,德國外長馬斯強調,納瓦利內事件并未扼殺柏林對與莫斯科建立良好或“至少理智”關系的興趣。他表示,為保持與俄關系,德國近年來做出了不少努力,“很難說有同行比我會見拉夫羅夫次數更多”。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3日報道,俄外長拉夫羅夫當天應邀與博雷利通電話,后者向拉夫羅夫通報了歐盟外長會的結果。拉夫羅夫之后強調,歐盟在納瓦利內事件上表現得欠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與現在的俄羅斯政府沒有地域政治伙伴關系。如果他們想這樣的話,那么就這樣吧”。俄羅斯外交部13日表示,以牽強的借口煽動歐盟的反俄羅斯情緒,再次刺激莫斯科和布魯塞爾的關系,歐盟的舉動不會達到穩定歐洲局勢的目的,“應當指出的是,俄歐關系可以完全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據俄《消息報》13日報道,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扎巴羅夫表示,歐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納瓦利內中毒是俄羅斯人員所為,莫斯科將對此做出相對應的回應。
除決定對俄實施制裁外,歐盟表示,如果白俄羅斯局勢不出現改善,布魯塞爾將對白有關機構以及包括總統盧卡申科在內的高官實施額外限制措施。布魯塞爾方面還計劃減少與明斯克方面的雙邊合作,進一步幫助白反對派,并向所有“警察暴力受害者”提供資金。
俄專家認為,歐盟宣布將對白國家領導人施加限制的舉動具有政治意義,但不會對白當局造成嚴重影響。德國新聞電視臺13日評論稱,歐盟對白俄羅斯顯得束手無策。歐盟目前的措施只是象征性的,并不能改變明斯克的態度。
白俄羅斯認為,西方勢力企圖在該國掀起“顏色革命”。盧卡申科承諾進行憲法改革,并于10日前往監獄和反對派人士對此進行商討。不過據俄衛星通訊社報道,德國外長馬斯認為,盧卡申科承諾的可信度“很低”,白俄羅斯應在歐安組織的主持下與反對派展開對話。
就在盧卡申科在監獄中探訪反對派人士的第二天,白俄羅斯再次出現未經政府允許的示威,約1.1萬人參加抗議,713人因違反規定被拘留。12日,白俄羅斯全國共有186人因參加非法抗議活動和其他違法行為被拘留。俄媒13日報道稱,白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專家澤爾曼特認為,白俄羅斯身處國外的反對派正試圖激化國內的抗議活動,他們正在呼吁抗議者采取暴力行動。白內務部新聞處13日通報稱,不明身份人員前一天夜間向明斯克警察局大樓投擲3個燃燒瓶,導致一輛公務車起火。白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13日向盧卡申科政府發出“最后通牒”。她聲稱,如果反對派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白俄羅斯所有企業將在13天后罷工。白內務部12日發布消息稱,由于該國的抗議活動變得極其極端,執法者和軍方將在必要時使用特殊設備和制式武器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