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馬巖】據《防務新聞》網站10月14日報道,美國空軍10月13日證實,在延遲約一年后,美國空軍開始正式部署小直徑炸彈。
機翼下的小直徑炸彈
美國空軍表示,這種小直徑炸彈是由雷神公司生產的智能武器,將先裝備在F-15E“攻擊鷹”戰斗機上,今年晚些時候將裝備在F/A-18E/F“超級大黃蜂”上,隨后還會裝備在F-35戰斗機上。
據介紹,這款小直徑炸彈采用三模導引頭,包括毫米波雷達、紅外成像能力、半主動激光、GPS和慣性導航系統。這些制導系統可以引導炸彈在各種天氣條件下打擊目標,包括灰塵和碎片造成能見度低的環境。
這種射程超過40英里的炸彈比許多傳統炸彈體積小,意味著戰機可以攜帶更多炸彈,并且每次出動可以打擊更多目標。
在開發過程中,這種武器因遇到技術難題而導致生產中斷一年,其中包括固定炸彈鰭片夾子出現的問題。在測試過程中,研發人員發現夾子正遭受振動疲勞,如果就這樣部署,鰭片可能會受損,進而影響炸彈的性能。此外,這個問題還可能對攜帶小直徑炸彈的飛機造成損害,這對用內部彈倉攜帶武器的F-35十分危險。
因此,雷神公司2019年7月停止了小直徑炸彈的生產,重新設計組件,并對已經交付給美國空軍和海軍的598枚炸彈進行翻新。大約一年后,小直徑炸彈的生產重啟。
雷神公司的官員表示,這種炸彈已經在許多復雜的測試場景中證明了自己,可以在極端環境下對付各種目標,將為飛行員打擊地面或海上目標提供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