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福建赤溪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今天的赤溪村,已經成為了風景如畫的休閑鄉村。
30多年來,在政府的幫扶下,赤溪村通過異地搬遷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并陸續開發了一批示范旅游項目和生態農業項目,鼓勵、引導當地村民在村中創業。生態立村、旅游富民,成為赤溪村的“脫貧致富經”。
中國國家扶貧日來臨前夕,三十多位駐華使節走進赤溪村,探尋這里的脫貧“秘訣”。
堅定信念、努力前進,是駐華使節們在赤溪村參觀中感觸最深的兩個詞語。重視教育、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業,是駐華使節們在赤溪村參觀過程中看到的中國脫貧模式。
不少駐華使節表示,他們很高興有機會實地參觀赤溪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的脫貧故事。如今的赤溪村印證了中國脫貧模式的可行性,他們希望未來能繼續學習中國的扶貧經驗。還有駐華使節表示,當地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足以證明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幫助人民、服務人民,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聽了赤溪村的脫貧故事,薩摩亞駐華大使塔普薩拉伊·托歐瑪塔說:“在赤溪村脫貧的過程中,當地政府收集了大量信息,制定出適宜的脫貧方案幫助那些需要的村民。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脫貧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將消除貧困作為優先事項和工作重點,致力于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薩摩亞駐華大使夫人表示,“赤溪村成功脫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他們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我認為非常了不起。更好的生活質量讓人民更幸福,也讓整個國家更幸福。”
“只要堅定信念、久久為功,一定能實現脫貧”
在赤溪村參觀期間的所見所聞,讓莫桑比克駐華大使瑪麗亞·古斯塔瓦非常有感觸。她說:“我看到了赤溪村發生的巨大變化,看到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為提升當地村民生活水平所付出的努力。如今,當地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臉上充滿希望。”
當今世界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狀況。但中國的脫貧故事讓瑪麗亞·古斯塔瓦相信,只要堅定信念、久久為功,一定能實現脫貧。
今年是中莫建交45周年,談及中國和莫桑比克的建交,瑪麗亞·古斯塔瓦說:“中國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兩國交往源遠流長,彼此已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未來,兩國會繼續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